棉花子
174 2023-09-28
地不容
(《唐本草》)
【異名】解毒子(《唐本草》),地不榮(《滇南本草圖說》),地芙蓉(《植物名實圖考》),烏龜梢、金絲荷葉(《滇南本草圖譜》),地烏龜(《昆明藥植調(diào)查報告》),金線吊烏龜、山烏龜、地膽(《滇南本草》整理本),抱母雞、一文錢、荷葉暗消、烏龜抱蛋(《云南中草藥》),金不換(《云南中草藥選》)。
【來源】為防己科植物地不容的塊根。
【植物形態(tài)】地不容
多年生禿凈草質(zhì)藤本,長達數(shù)米。塊根盤狀,皮層厚、暗灰褐色,表面粗糙,肉黃白色,堅厚,粉質(zhì)。莖上部纏繞,圓筒形,或略具角棱,紅色,密布淡綠色細點;下部多埋地中,木質(zhì)化,灰褐色,多瘤節(jié)。葉革質(zhì),盾狀著生,近圓形,先端鈍圓、微凹,有一小尖突,基部略呈截形,或圓形,全緣,上面深綠色,略有光澤,下面淡綠白色;葉柄纖細,紅色,長8厘米以上。花單性,異株;花序腋生,由少數(shù)小聚傘花序集合而成平頂狀傘形花序;花暗紫色,具白粉,細。恍刍ㄝ嗥5~6,倒卵形,先端尖;花瓣3~5,長不及萼片之半,闊倒楔狀圓形;雄蕊合生成盾狀,聚藥雄蕊,黃色;雌花序外部的花具1倒卵形的萼片及2~3片同色短楔形之花瓣,內(nèi)部花多數(shù)僅具花瓣,心皮單一,柱頭5~7裂,基部有1綠色圓形之腺盤。核果圓形,由綠色而紅色;種子環(huán)狀,白色。花期5~6月。果期8~9月。
喜生于石灰?guī)r區(qū)、籬落間或多石小山及多刺灌木叢中,分布云南及四川等地。
此外,尚有同屬植物短芯千斤藤,功用與本種相似。
【化學(xué)成分】全草含生物堿0.4~0.7%,塊根含生物堿2.2%,系地不容堿和16-氧地不容堿。
【性味】苦、辛,寒,有毒。
①《唐本草》:"味苦,大寒,無毒。"
②《云南中草藥選》:"辛苦,涼,有小毒。"
【功用主治】清熱解毒,消痰,截瘧,止痛。治癰疽腫毒,喉閉,瘧疾,胃痛。
①《唐本草》:"主止煩熱,辟瘴癘,利喉閉及痰毒。"
②《滇南本草》:"截瘧,吐痰,倒食。"
③《南岳總勝集》:"取汁同雄黃末調(diào)服之,大解蛇毒,以其滓敷傷處。"
④《綱目》:"消痰降火,利咽喉,退目赤。"
【用法與用量】外用:搗敷或研末調(diào)敷。內(nèi)服:煎湯,0.5~1錢;或研末2~5分。
【宜忌】內(nèi)服宜慎。
①《滇南本草》:"氣血虛者禁忌。"
②《滇南本草圖說》:"熱毒采其葉貼患處,若服即中其毒,慎之。"
【選方】①治癰疽疔毒發(fā)背、無名腫毒,不出頭者:地不榮,用雞蛋清調(diào)搽,留頂,一夜即出頭。出頭后,切勿妄敷。(《滇南本草圖說》)
②治熱毒攻眼,頭痛眉痛,壯熱不止:解毒子、木香、川大黃各三分。為末,漿水調(diào)膏攤貼,干即易之。(《普濟方》)
③治胃痛,氣脹腹痛:地不容根研末,每用五分,姜湯送下。(《云南中草藥》)
④催吐:地不容根,生用一至三錢,水煎服。(《云南中草藥》)
⑤治急性腸胃炎:地不容根干粉二至三分,吞服。(《云南中草藥選》)
⑥治神經(jīng)衰弱:地不容根一錢,煎服。(《云南中草藥選》)
⑦治瘧疾:地不容末五分,開水送服,或水煎服。(《昆明民間常用草藥》)
【臨床應(yīng)用】治療胃痛
取地不容塊根研粉壓片,每片0.3克,每次2~4片,日服3次。48例胃痛患者服后均有止痛效果。
大青葉 (《唐本草》) 【異名】大青(《本草經(jīng)集莊》)。 【來源】為馬鞭草科植物路邊青、寥科植物蓼藍、十字花科植物菘藍、草大青或爵床科植物馬藍等的葉或枝葉。植物形態(tài)詳"大青根"、"藍實"、"板藍根"各...
大黃莖 (《唐本草》) 【來源】為蓼科植物掌葉大黃、唐古特大黃或藥用大黃等的地上莖或嫩苗。植物形態(tài)詳"大黃"條。 【性味】①《唐本草》:"味酸。" ②《中國醫(yī)學(xué)大辭典》:"苦,寒,無毒。" 【功用主治...
酢漿草 (《唐本草》) 【異名】酸箕(李當(dāng)之《藥錄》),三葉酸草(《千金方》),醋母草、鳩酸草、小酸茅(《唐本草》),雀林草(《外臺秘要方》),酸漿、赤孫施(《本草圖經(jīng)》),醋啾啾、田字草(《百一選方...
椿葉 (《綱目》) 【異名】椿木葉(《唐本草》),春尖葉(《重慶草藥》)。 【來源】為楝科植物香椿的葉,植物形態(tài)詳"椿白皮"條。 【化學(xué)成分】葉含胡蘿卜素及維生素B、C。 【性味】苦,平。 ①《唐本草...
樗葉 (《綱目》) 【異名】樗木葉(《唐本草》)。 【來源】為苦木科植物臭椿的葉。植物形態(tài)詳"樗白皮"條。 【性味】①《唐本草》:"味苦,有毒。" ②《綱目》:"苦,溫,有小毒。" 【功用主治】《唐本...
白蘇葉 (《本草圖經(jīng)》) 【異名】荏葉(《別錄》)。 【來源】唇形科植物白蘇的葉片,植物形態(tài)詳白蘇子條。 【采集】夏、秋采葉,置通風(fēng)處陰干;蜻B嫩莖采取,切成小段,曬干。 【...
艾納香根 (廣州部隊《常用中草藥手冊》) 【來源】菊科植物艾納香的根,植物形態(tài)詳艾納香條。 【性味】辛,溫。 【功用主治】祛風(fēng)消腫,活血散瘀。治風(fēng)濕痛,跌打瘀痛,產(chǎn)后骨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