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薇根
60 2023-10-07
柳穿魚
(《內(nèi)蒙古中草藥》)
【來源】為玄參科植物柳穿魚的全草。
【植物形態(tài)】柳穿魚
多年生草本,高20~70厘米。主根細(xì)長,黃白色,莖直立,單一或分枝。葉多互生,無柄或近無柄;葉片線狀披針形或線形,先端尖,全緣,無毛?偁罨ㄐ蝽斏,花較密;苞片披針形;花萼長3毫米,5裂,披針形:花冠2唇形,花筒長,基部有距,長20~30毫米,喉部閉合,淡黃色,在下唇的凸起處有橙黃色斑點;雄蕊4,2枚較長;雌蕊子房上位,2室。蒴果近球形,長9~10毫米;ㄆ6~9月。果期8~10月。
生于固定或半固定沙丘、沙質(zhì)地、草原、干山坡、山溝路旁等處。分布東北、內(nèi)蒙古等地。
【采集】夏季花盛開時采收,陰干。
【化學(xué)成分】地上部分含生物堿鴨嘴花堿;êS酮類蒙花甙、柳穿魚甙和新蒙花甙。
【藥理作用】10%浸劑注射于小鼠皮下或腹腔(2.5~6克/公斤)能抑制其活動,并延長圜己巴比妥引起的睡眠時間;對麻醉兔、貓、犬,能顯著降低血壓,興奮呼吸,使心跳變慢,在心電圖上延長PQ間隙并改變甲波波型;對離體蛙心,1:600~1:2000能增強(qiáng)收縮幅度,減慢頻率;對離體兔耳,有收縮血管的作用;對離體兔、貓小腸則可降低張力。有人曾報告其利膽作用。
【性味】甘微苦,寒。
【功用主治】清熱解毒,散瘀消腫。治頭痛,頭暈,黃疸,痔瘡便秘,皮膚病,湯火傷。
【用法與用量】內(nèi)服:煎湯,1~3錢;或研末為散。外用:研末調(diào)敷。
【選方】①治流行性感冒:柳穿魚、草烏各一兩,麥冬、多葉棘豆各五錢,纈草、黑蕓香各三錢,牛黃三分。共研細(xì)面,每日三次,每次五分至一錢,開水沖服。
②治湯火傷:柳穿魚三錢,地榆炭五錢,大黃四錢,冰片一錢。共研極細(xì)末,油調(diào)外敷。(性味以下出《內(nèi)蒙古中草藥》)
琉璃草果實 (《內(nèi)蒙古中草藥》) 【異名】大粘染子。 【來源】為紫草科植物展枝倒提壺的果實,植物形態(tài)詳"琉璃草根"條。 【性味】苦,平。 【功用主治】收斂止瀉。治小兒腹瀉。 【用法與用量】內(nèi)服:煎湯,...
蓮座薊 (《內(nèi)蒙古中草藥》) 【異名】食用薊(《內(nèi)蒙古中草藥》)。 【來源】為菊科植物蓮座薊的全草。 【植物形態(tài)】蓮座薊 多年生草本。無莖或具短莖。根生葉長圓狀倒披針形,呈蓮座狀,具羽狀缺刻,裂片鈍頭...
苦甘草 (《內(nèi)蒙古中草藥》) 【異名】苦豆根(《內(nèi)蒙古中草藥》)。 【來源】為豆科植物苦豆子的根。植物形態(tài)詳"苦豆子"條。 【采集】夏、秋采挖,切片,曬干。 【藥材】干燥根呈長圓柱形,稍彎曲,一般切成...
芨芨草 (《內(nèi)蒙古中草藥》) 【異名】枳芨草(《內(nèi)蒙古中草藥》),枳機(jī)草、席箕草(《中國沙漠地區(qū)藥用植物》)。 【來源】為禾本科植物芨芨草的莖、花及種子。 【植物形態(tài)】芨芨草 多年生草本,高0.5~2...
花錨 (《內(nèi)蒙古中草藥》) 【異名】希赫日-地格達(dá)(蒙名)。 【來源】為龍膽科植物花錨的全草。 【植物形態(tài)】花錨 一年生草本,高20~50厘米。莖直立,自基部分枝,節(jié)間較葉長。葉對生,橢圓狀披針形,先...
斑竹殼 (《民間常用草藥匯編》) 【異名】斑竹衣。 【來源】為禾本科植物剛竹的籜。植物形態(tài)詳"斑竹根"條。 【功用主治】清血熱;燒灰吃,透斑疹。 【用法與用量】內(nèi)服:煎湯(去毛),2~3錢;或燒灰沖服...
雕骨 (《綱目》) 【來源】為鷹科動物金雕的骨胳。 【動物形態(tài)】金雕,又名:鶉(《毛詩傳》),鷲(《山海經(jīng)》),鶩(《說文》),潔白雕、紅頭雕、鷲雕、大山?。 雌鳥體長約1米。雌雄同色。嘴黑褐,基部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