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蟬花
178 2023-09-28
楸木皮
(《本草拾遺》)
【異名】楸白皮(《千金方》)。
【來源】為紫葳科植物楸的樹皮或根皮的韌皮部。
【植物形態(tài)】楸(《本草拾遺》),又名:金絲楸、梓桐。
落葉喬木,高達15米。樹干聳直,枝直向上。單葉,對生葉片三角狀廣卵形以至廣卵狀橢圓形,長6~16厘米,寬6~12厘米,先端長尖,基部截形以至闊楔形,全緣,有時近基部有5~6對尖齒,兩面無毛;葉柄長2~8厘米,有時具柔毛?偁罨ㄐ,呈傘房狀,有花3~12朵;萼片先端有尖裂;花冠白色,鐘狀,2唇形,長約4厘米,上唇具2枚較小裂片,下唇具3枚較大裂片,內(nèi)有紫斑點;雄蕊4,2強;子房上位,花柱1,柱頭2裂。蒴果細長,長25~50厘米,寬約5毫米。種子狹長橢圓形,長約1厘米,寬約2毫米,兩端簇生一列長白柔毛。花期4月。果期7~8月。
生于肥沃的山地。分布河北、山東、山西、陜西、江蘇、浙江、云南、貴州等地,
本植物的葉(楸葉)亦供藥用,另詳專條。
【化學成分】花含揮發(fā)油。
【性味】《本草拾遺》:"苦,小寒,無毒。"
【功用主治】治癰腫瘡瘍,痔瘺,吐逆,咳嗽。
①《本草拾遺》:"主吐逆,殺三蟲及皮膚蟲;煎膏粘敷惡瘡疽瘺,癰腫,疳,野雞;除膿血,生肌膚,長筋骨。"
②《海藥本草》:"主消食,澀腸下氣及上氣咳嗽。"
【用法與用量】內(nèi)服:煎湯,0.5~3錢。外用:搗敷或熬膏涂。
【選方】①治口吻瘡:楸白皮及濕貼之三、四度。(《千金方》)
②治白癜風:楸木白皮五斤。細銼,以水五斗,煎取五升,濾去滓,卻于慢火上再煎如糊膏。用不津器收。每取膏摩于所患處,日二、三上。(《圣惠方》)
茄子 (《本草拾遺》) 【異名】落蘇(孟詵)、昆侖瓜(《大業(yè)雜記》),草鱉甲(《養(yǎng)生主論》),酪酥(《五代貽子錄》),矮瓜、吊菜子(《廣州植物志》)。 【來源】為茄科植物茄的果實。 【植物形態(tài)】茄,又...
蒲州豉 (《本草拾遺》) 【性味】①《本草拾遺》:"味咸,無毒。" ②《綱目》:"咸,寒,無毒。" 【功用主治】《本草拾遺》:"主解煩熱,熱毒,寒熱,虛勞,調(diào)中,發(fā)汗,通關節(jié),殺腥氣,傷寒鼻塞。"...
千金藤 (《本草拾遺》) 【異名】金線釣烏龜,粉防己(《杭州藥植志》),公老鼠藤、野桃草、爆竹消(《湖南藥物志》),金線吊青蛙、朝天藥膏、合鈸草、土番薯、野薯藤(《浙江民間常用草藥》),金盆寒藥、山烏...
漆姑草 (《本草拾遺》) 【異名】漆姑(陶弘景),珍珠草(《滇南本草》),瓜槌草、牛毛粘(《植物名實圖考》),地松、匿鼻藥(《貴州民間方藥集》),大龍葉(《貴州草藥》),羊兒草(南川《常用中草藥手冊》...
臍帶 (《本草拾遺》) 【異名】坎氣(《本草從新》)。 【來源】為初生嬰兒的臍帶。 【藥材】干燥的臍帶,呈細長條狀,淡黃或黑棕色,長10~15厘米,內(nèi)有2個動脈管和一個靜脈管,質(zhì)堅韌,不易拆斷。氣微腥...
蚌蘭葉 (《廣東中藥》Ⅱ) 【異名】紅蚌蘭葉(廣東中藥》Ⅱ)。 【來源】為鴨跖草科植物紫萬年青的葉。 【植物形態(tài)】紫萬年青,又名:紫擅、紫蘭、紅面將軍、血見愁。 多年生草本。莖粗壯,多少肉質(zhì),高不及5...
鱉膽 (《綱目》) 【來源】為鱉科動物中華鱉的膽或膽汁,動物形態(tài)詳"鱉甲"條。 【化學成分】Amydajaponica的膽汁,含兩個內(nèi)酯:三羥基甾族膽烷酸內(nèi)酯,及其多一"CH2"的內(nèi)酯。 【功用主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