棉花子
174 2023-09-28
箬葉
(《綱目》)
【異名】遼葉(《綱目》)。
【來源】為禾本科植物箬竹的葉。
【植物形態(tài)】箬竹,又名:篃竹。
稈高約75厘米。直徑4~5毫米,圓筒形或頂端節(jié)間稍扁平,節(jié)間長2.5~5厘米,中空極小;稈環(huán)殊少隆起乃至不可觸知;籜鞘長20~25厘米,宿存性,枯萎后呈暗草黃色,稀具小橫脈,故局部地呈方格子狀,無毛,惟下部邊緣具柔軟之褐色纖毛,呈流蘇狀,至于為下方籜所包被著的部分則具絨毛;籜舌頂端呈弧形。兩側(cè)各具少數(shù)繸毛;籜葉的大小多變化,形甚窄,有時可長逾5厘米,有部分方格狀小橫脈。稈上每節(jié)生枝條1枚(稀有2枚者)。葉在成長植株上彎作弧形,葉片作長披針形,大者長達45厘米以上,寬可逾10厘米,先端漸尖,延伸成一細(xì)尖頭;上面綠色,有光,下面灰綠色,散生鋸色短柔毛;中脈寬而隆起,黃白色,在葉背面沿中脈之一側(cè)生有一行氈毛,次脈有時可多至15乃至18對,小橫脈極明顯;葉基急收縮,葉緣有尖銳小鋸尖;葉柄健壯而帶微紫色;ㄐ蛭匆。
分布長江流域等地。
本植物的葉基部(箬蒂)亦供藥用,另詳專條。
【性味】《綱目》:"甘,寒,無毒。"
【歸經(jīng)】《得配本草》:"入手太陰,兼足厥陰經(jīng)。"
【功用主治】清熱止血,解毒消腫。治吐血,衄血,下血。小便不利,喉痹,癰腫。
《綱目》:"治男女吐血,衄血,嘔血,咯血,下血。并燒存性,溫湯服一錢匕。又通小便,利肺氣,喉痹,消癰腫。"
【用法與用量】內(nèi)服:煎湯,3~5錢;或煅存性入散劑。外用:煅存性研末作吹藥。
【選方】①治肺癰鼻衄:白面、箬葉灰各三錢。上二味研令勻,分為二服,食后井華水調(diào)下。(《圣濟總錄》玉塵散)
②治經(jīng)血不止:蠶紙(不計多少燒灰)、箬葉(燒灰)。上二味等分研勻,每服二錢匕,溫酒調(diào)下。(《圣濟總錄》二灰散)
③治臟毒下血,久遠不瘥者:茶篰篛葉燒成黑灰,研羅極細(xì),入麝香少許,空心糯米飲調(diào)下。(《百一選方》)
④治小便先澀后不通:干篛葉(燒灰)、滑石半兩。上為細(xì)末,每服三錢許,米飲調(diào)下,空服。(《指南方》篛葉散)
⑤治咽喉閉痛:遼葉、燈心草燒灰,等分吹之。(《瀕湖集簡方》)
瑞香根 (《綱目》) 【來源】為瑞香科植物瑞香的根或根皮。植物形態(tài)詳"瑞香花"條。 【性味】《綱目》:"甘咸,無毒。" 【功用主治】《醫(yī)學(xué)集成》:"急喉風(fēng),用白花者研水灌之。" 【用法與用量】內(nèi)服:煎...
人乳汁 (《別錄》) 【別名】奶汁(《綱目》)。 【化學(xué)成分】每100克人乳汁含水分88克、蛋白質(zhì)1.5克、脂肪3.7克、碳水化物6.4克、灰分0.3克、鈣34毫克、磷15毫克、鐵0.1毫克、維生素A...
蚺蛇膏 (《別錄》) 【異名】蟒油(《綱目拾遺》)。 【來源】為蟒蛇科動物蟒蛇的脂肪。動物形態(tài)詳"蚺蛇肉"條。 【性味】①《別錄》:"平,有小毒。" ②《綱目》:"甘,平,有小毒。" 【功用主治】治風(fēng)...
騰荷子 (《綱目》) 【來源】為姜科植物騰荷的果實。植物形態(tài)詳"騰荷"條。 【功用主治】《浙江民間常用草藥》:"治胃痛。" 【用法與用量】內(nèi)服:煎湯,1~2兩。 【宜忌】《浙江民間常用草藥》:"有胃出...
肉豆蔻 (《藥性論》) 【異名】迦拘勒(《本草拾遺》),豆蔻(《續(xù)傳信方》),肉果(《綱目》)。 【來源】為肉豆蔻科植物肉豆蔻的種子。 【植物形態(tài)】肉豆蔻 常綠喬木,高可達20米。葉互生;橢圓狀披針形...
霸王鞭 (《植物名實圖考》) 【異名】金剛杵、冷水金丹(《滇南本草》),金剛纂(《丹房本草》),刺金剛(《昆明民間常用草藥》)。 【來源】為大戟科植物霸王鞭的莖葉或莖中白色乳汁...
鞘菝葜 (《甘肅中草藥手冊》) 【來源】為百合科植物鞘柄菝葜的塊莖及根。 【植物形態(tài)】鞘柄菝葜 落葉、灌木或攀援藤本,高40~80厘米。莖近圓筒形,多分枝,堅硬:小枝有棱,無刺。單葉互生,卵形,具鞘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