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蟬花
178 2023-09-28
銅錘草
(《四川中藥志》)
【異名】大酸味草(《廣州植物志》),大老鴉酸、地麥子(《貴州民間藥物》),紫酢漿草(《四川中藥志》),紅花柞漿草、大咸酸甜草、水酸芝、一粒雪、隔夜合(《福建中草藥》)。
【來(lái)源】為酢漿草科植物銅錘草的全株或根。
【植物形態(tài)】銅錘草
多年生常綠草本,高約35厘米。地下部分有鱗莖,白色,形圓,長(zhǎng)約2~2.5厘米;鱗片膜質(zhì),褐色,背面有3條縱棱,被毛。葉基出;掌狀復(fù)葉,小葉3枚,闊倒卵形,長(zhǎng)達(dá)3.5厘米,寬1.5~3.5厘米,先端凹入,全緣,被毛,兩面均有棕色窟狀小腺點(diǎn);葉柄長(zhǎng)20~24厘米,纖弱,被長(zhǎng)柔毛;ㄇo抽自葉腋,傘房花序,有花5~10朵;萼片5,綠色,尖端有紅色腺體1對(duì);花瓣5,淡紫紅色;雄蕊10,5長(zhǎng)5短;子房5室,花柱5,分離。蒴果短線形,長(zhǎng)1.7~2厘米,有毛,熟時(shí)裂開。種子細(xì)小,橢圓形,棕褐色;ㄆ5月。果期6~7月。
生疏林、荒坡或栽于庭園。我國(guó)南北各地均有栽培。
【采集】6、7月間采收。
【化學(xué)成分】含草酸鹽。
【藥理作用】同屬植物毛茛酢漿草亦含草酸,牲畜(牛)食之,可得Oxalissyndrome病。主要為血中非蛋白氮水平異常增高,腎臟也有病變。
【性味】酸,寒。
①《貴州民間藥物》:"味酸,性平。"
②《四川中藥志》:"味酸,性寒。"
【功用主治】散瘀消腫,清熱解毒。治跌打損傷,咽喉腫痛,腎盂腎炎,淋濁,白帶,水瀉,痢疾,癰瘡,燙傷。
①《貴州民間藥物》:"行氣活血。治金瘡跌損,月經(jīng)不調(diào),赤白痢。"
②《廣西藥植名錄》:"治腫毒,疥瘡。"
③《四川中藥志》:"散瘀血。治跌打損傷瘀血,婦女白帶,砂淋,脫肛及痔瘡。"
④廣州空軍《常用中草藥手冊(cè)》:"散瘀消腫,清熱解毒。治跌打損傷,白濁白帶,水瀉,毒蛇咬傷,湯火傷。"
【用法與用量】?jī)?nèi)服:煎湯,0.5~1兩;或燉肉服。外用:搗敷;或搗爛調(diào)敷。
【宜忌】廣州空軍《常用中草藥手冊(cè)》:"孕婦忌服。"
【選方】①治跌打損傷:㈠大老鴉酸一兩,小鋸齒藤五錢。拌酒糟包敷患處。(《貴州民間藥物》)㈡銅錘草,泡酒服。(《四川中藥志》)
②治小兒驚風(fēng):大老鴉酸根五錢,魚鰍串、鐵燈草各三錢,煎水服。(《貴州民間藥物》)
③治咽喉腫痛,牙痛:鮮紅花酢漿草二至三兩,水煎,慢慢咽服。(《福建中草藥》)
④治腎盂腎炎:鮮紅花酢漿草一兩,搗爛調(diào)雞蛋炒熟服。(《福建中草藥》)
⑤治砂淋:銅錘草、金錢草、地龍。煎水,兌黃酒少許服。(《四川中藥志》)
⑥治背癰:鮮紅花酢漿草和糯米飯搗爛,調(diào)熱酒敷患處。
⑦治痔瘡脫肛:銅錘草,燉豬大腸服。(《四川中藥志》)
⑧治蛇頭疔:鮮紅花酢漿草葉和蜜搗爛敷患處。(《福建中草藥》)
⑨治燙傷:鮮紅花酢漿草搗爛敷患處。(《福建中草藥》)
蓑草根 (《四川中藥志》) 【來(lái)源】為禾本科植物擬金茅的嫩根莖。 【植物形態(tài)】擬金茅,又名:龍須草、羊草。 多年生草本,高40~70厘米。須根粗壯。稈一側(cè)具縱溝,具3~4節(jié)。葉鞘除下部者外均短于節(jié)間,...
蘇頭 (《四川中藥志》) 【異名】紫蘇兜(《四川中藥志》)。 【來(lái)源】為唇形科植物皺紫蘇尖紫蘇或白蘇的根及近根的老莖。植物形態(tài)詳"紫蘇葉"及"白蘇子"條。 【采集】秋季采收,將紫蘇或白蘇全株拔起,切取...
四腳蛇 (《四川中藥志》) 【異名】草綠龍蜥。 【來(lái)源】為鬣蜥科動(dòng)物草綠龍蜥的全體。 【動(dòng)物形態(tài)】草綠龍蜥 全長(zhǎng)約20余厘米,尾極長(zhǎng),約占全長(zhǎng)的2/3。全體被有鱗片。吻鈍圓,吻長(zhǎng)為眼徑的1.5倍;鼻孔...
四楞筋骨草 (《四川中藥志》) 【異名】筋骨連(《草木便方》),箭羽筋骨草、箭羽草、舒筋箭羽草(《四川中藥志》),四棱草(《廣西植物名錄》)。 【來(lái)源】為唇形科植物四楞筋骨草的全草。 【植物形態(tài)】四楞...
水蝦子草 (《四川中藥志》) 【異名】鴨?草(《廣州植物志》),田素馨(《泉州本草》),紫熊膽,水辣椒(《廣西藥植名錄》)。 【來(lái)源】為玄參科植物泥花草的全草。 【植物形態(tài)】泥花草 一年生禿凈草本,高...
梗通草 (《飲片新參》) 【異名】白梗通(《本草正義》),野通草、氣通草、水通草(《江蘇中藥名實(shí)考》)。 【來(lái)源】為豆科植物田皂角莖的木質(zhì)部。植物形態(tài)詳"合萌"條。 【采集】9~10月采收。連根拔起,...
柑皮 (《本草拾遺》) 【異名】廣陳皮、新會(huì)皮(《藥性切用》),陳柑皮(《本草求原》)。 【來(lái)源】為蕓香科植物茶枝柑或甌柑等多種柑類的果皮。植物形態(tài)詳"柑"條。 【采集】9~11月采摘成熱果實(shí),剝?nè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