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薇根
60 2023-10-07
香樟根
(《分類草藥性》)
【異名】香通(《四川中藥志》),走馬胎(《貴州民間方藥集》),樟腦樹根、土沉香、山沉香(《四川中藥志》)。
【來源】為樟科植物樟的樹根。植物形態(tài)詳"樟木"條。
【采集】2~4月間采挖。洗凈,切片硒干。不宜火烘,免失香氣。
【藥材】為橫切或斜切的圓片,直徑4~10厘米,厚2~5毫米。邊緣有棕褐色的栓皮,常因干燥而脫落。切面淡棕色或黃棕色,有環(huán)狀紋理。質(zhì)硬,有樟腦氣味。以片大、均勻、色黃白、氣味濃香者為佳。
產(chǎn)四川、貴州、廣東、湖南等地。
【性味】①《分類草藥性》:"辛,無毒。"
②《貴陽民間藥草》:"辛,溫,無毒。"
【歸經(jīng)】《四川中藥志》:"入肝、脾二經(jīng)。"
【功用主治】理氣活血,除風(fēng)濕。治上吐下瀉,心腹脹痛,風(fēng)濕痹痛,跌打損傷,疥癬瘙癢。
①《分類草藥性》:"治一切氣痛,理痹,順氣,并霍亂嘔吐。"
②《貴州民間方藥集》:"治風(fēng)濕疼痛,跌打損傷。"
③《貴陽民間藥草》:"理氣,行血,健胃。治胃病,筋骨疼痛,狐臭,腳汗。"
④《四川中藥志》:"避邪惡,除風(fēng)濕。治霍亂腹脹,宿食不化,手足風(fēng)濕痹痛及疥癬瘙癢。"
⑤《湖南藥物志》:"發(fā)表,散寒,行氣,活血,消腫,止痛。"
【用法與用量】內(nèi)服:煎湯,4~6錢;或浸酒。外用:煎水洗。
【選方】①治氣脹、氣痛:香樟根末五錢。熬甜酒吃。
②治風(fēng)濕,跌打損傷,筋骨疼痛:香樟根五錢,鐵筷子五錢,白龍須五錢,巖川芎五錢(生者各一兩)。泡酒吃,早晚一次,每次服酒五錢。
③治風(fēng)濕疼痛:香樟根煎水外冼。
④治歪嘴風(fēng):鮮香樟根二兩,楓香樹根皮五錢;旌蠐v爛,外包(歪左包右,歪右包左)。
⑤治狐臭:香樟根為細(xì)末,加入生米飯混合成團,搓揉腋下。
⑥治腳汗:鮮香樟根皮,搗爛,包腳底過夜。(①方以下出《貴陽民間藥草》)
⑦治蟲牙痛:樟根白皮加食鹽少許,搗爛敷痛處。(《湖南藥物志》)
香樟果 (《紅河中草藥》) 【來源】為樟科植物黃樟的果實,植物形態(tài)詳"香樟"條。 【采集】秋季采,陰干。 【性味】微辛,溫。 【功用主治】解表退熱。治高熱感冒,麻疹,百日咳,痢疾。 【選方】①治高熱感...
烏騷風(fēng) (《分類草藥性》) 【異名】烏骨雞、黑烏骨(《四川中藥志》),黑骨頭、鐵夾藤(《中國經(jīng)濟植物志》)。 【來源】為蘿藦科植物青蛇藤的莖。 【植物形態(tài)】青蛇藤 多年生攀援灌木。幼枝灰白色,老枝黃褐...
蕹菜根 (《民間常用草藥匯編》) 【異名】甕菜根(《分類草藥性》)。 【來源】為旋花種植物蕹菜的根,植物形態(tài)詳"蕹菜"條。 【采集】9~10月采收。 【性味】《重慶草藥》:"味淡,性平,無毒。" 【功...
烏桕葉 (《本草拾遺》) 【異名】卷子葉(《分類草藥性》),油子葉(《生草藥手冊》),虹葉(《嶺南草藥志》)。 【來源】大戟種植物烏桕的葉片,植物形態(tài)詳"烏桕木根皮"條。 【采集】全年可采,曬干。 【...
挖耳草根 (《分類草藥性》) 【來源】為菊科植物煙管頭草的根。植物形態(tài)詳"挖耳草"條。 【性味】《分類草藥性》:"味苦,性涼。" 【功用主治】治痢疾,牙痛,喉蛾,子宮脫垂,脫肛。 《云南中草藥》:"治...
苘實 (《唐本草》) 【異名】頃麻子(《產(chǎn)乳集驗方》),茼麻子(《圣濟總錄》),空麻子(《江蘇植藥志》),磨盤樹子(《江西民間草藥》)。 【來源】為錦葵科植物苘麻的種子。植物形態(tài)詳"苘麻"條。 【采集...
【中文名】:菟絲子 【類別】:種子類菟絲子 (《本經(jīng)》) 【異名】菟絲實(《吳普本草》),吐絲子(《本草求原》),無娘藤米米(《中藥形性經(jīng)驗鑒別法》),黃藤子、龍須子(《東北藥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