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幸福、夫妻恩愛是我們每個人對家庭生活的一種美好的向往。而事實上,日常生活中會有許許多多的“絆腳石”正在悄然無聲地影響著夫妻間的恩愛。如果這些“絆腳石” 沒有引起夫妻間足夠的重視,則會直接導致家庭生活的乏味及婚姻的破裂。有愛就有幸福,而愛的氛圍需要夫妻雙方共同去精心營造! “絆腳石”之一: 高新科技病。 高新科技給人們的家庭生活帶來了很多方便。比如電視、互聯網等使我們足不出戶便知天下事。但是確有一些夫妻,對高新科技利用不當。夫妻一方有的沉迷于看電視、有的上網聊天、玩電子游戲成癮等不能自拔,使夫妻間溝通的時間縮短、隔閡增多,導致雞毛蒜皮的矛盾越來越激化。 “絆腳石”之二:歸屬感過強。 這與我國的文化傳統(tǒng)有較大的關系。我國自古以來就有“嫁雞隨雞、嫁狗隨狗”的說法,致使夫妻雙方有很強的“我愛人是我的”歸屬感。這種歸屬感本無可厚非,對家庭的維系也起著積極的作用。但是,歸屬感過強容易造成婆媳不合,一旦婆媳不合,就使丈夫處于兩難境地。如果丈夫最后偏向公婆,夫妻感情就會受到很大沖擊。 另外,歸屬感容易造成配偶與異性的正常交往遭到嫉妒和壓制,使愛人產生一種被約束的感覺。而掙脫約束是人的一種正常心理,這又會促使夫妻雙方故意作對,造成夫妻關系越來越糟。 “絆腳石”之三:“自己是尺度”的觀念。 自己所喜愛的,以為別人也喜愛;自己所討厭的,以為對旁人也十分有害。這就是以自己為標準的心理。這種心理也影響著夫妻之間的關系。有一對夫妻就是因為妻子一直在學習,總想多些技能傍身,認為丈夫不上進而導致離婚的。 “物以類聚,人以群分”。在諸如信念、態(tài)度和價值觀方面的相似性能促進夫妻間的彼此溝通。當發(fā)現對方與自己的諸多觀念不同時,便會促使自己走開而冷落對方,這樣做只會激起對方更大的憤怒,只會給夫妻生活蒙上陰影。 “絆腳石”之四:性生活不協(xié)調。 國外研究資料表明,當問到一個人一天想要有多少次性行為時,54%的成年男子和19%的成年女子說他們至少一天想有一次。潛在的快感使性行為的刺激力量遠遠大于生殖需求。他們證實,引起性反應的根本原因是心理上的,而不是生理上的。比如:害怕性活動的結果;擔心配偶對自己性能力的評價;無意識的犯罪感;營養(yǎng)不良、疲勞、緊張、過量飲酒、藥物對性能力造成的不良影響等等。這些其實是可以通過治療來改正或克服的。但是,如果夫妻雙方對不協(xié)調的性生活不予關注并改善,將直接導致性欲不能得到滿足而引起婚姻的破裂。 “絆腳石”之五:對感激和尊重的重要性認識不足。 每個人的付出從心理上都希望得到肯定、感激和尊重。夫妻共同生活,自然為對方付出很多,但對方往往又認為夫妻之間不必講客套話。這樣,為愛人付出時希望得到尊重和理解,而對愛人的付出又視而不見,長此以往,互相埋怨增多,互相理解減少。如果漸漸疏遠的趨勢得不到控制,便有進一步發(fā)展成婚變的可能。 “絆腳石”之六:經常分離。 現在工作和生活的節(jié)奏越來越快,因出差而夫妻暫時分離的情況司空見慣。人存在這樣一種一般性傾向:會越來越喜歡親近的人,對某個人或某種事情了解越多就會越喜歡。經常分離,會使夫妻間了解和喜愛之情受到影響;長期分居還會使夫妻間不能過正常的性生活,甚至導致長期分居的丈夫或妻子找性伙伴。這無疑對夫妻關系造成了嚴重的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