睡前故事小雞為什么哭了?
從前,在一個小村子里,四只小雞出生了。雞媽媽非常高興,按照絨毛的顏色,分別給它們起名叫小白,小黃,小黑和小花。
慢慢的雞寶寶長大了,它們又可愛又頑皮,每天都追著媽媽玩游戲。一次,小花問媽媽,村子外面是什么樣子的呢?媽媽說,村子外面有茂密的樹林,美麗的花還有許多小鳥……小黑說,那我們到村子外面玩好嗎?媽媽說,那可不行,村子外面還有一只專吃小雞的狐貍,它可厲害了,千萬不能出去。小雞們嘴里應著不出去,可外面世界的吸引力太大了,一天中午它們趁媽媽午睡偷偷溜出了村子,只有膽小的小白沒敢跟去。
雞媽媽睡醒覺問明經(jīng)過后,馬上跑去找。終于在一棵大柳樹下找到了它們,可它們很不愿回家,就在三只小雞磨磨蹭蹭的時候,雞媽媽忽然用很柔和的聲音說:“孩子們我們玩捉迷藏的游戲吧,但在媽媽找到你們之前不許出來?!比恍‰u非常高興,它們就跑開了。過去很長時間,媽媽也沒找它們,藏悶了大家就自己走出來找媽媽。它們四處找呀,喊呀,天快黑了,腿也走累了,嗓子也喊啞了,面對幽深的樹林它們有些害怕。一會兒,小花在草地上發(fā)現(xiàn)一大灘血,它們熟悉的媽媽的羽毛散落一地。小雞們嚇壞了大聲哭起來,它們明白了,是媽媽發(fā)現(xiàn)了狐貍,逃跑來不及,又怕大家全藏起來狐貍會找出孩子,雞媽媽只好用自己的生命來保護孩子了。
這時它們淚眼模糊的好象看到從前天黑的時候,大家睡在媽媽溫暖的羽毛下,媽媽會慈祥的看著它們,給它們講好多好聽的故事……
歷史故事劉秉忠為什么當和尚?又為什么還俗?劉秉忠
劉秉忠最開始叫劉侃,字仲晦,號藏春散人。后來他被天寧寺虛照禪師收為徒弟,開始信佛教后,又改名子聰。劉秉忠這個名字,還是他如朝為官之后,才取的。
劉秉忠其人在忽必烈還沒有登基之時,經(jīng)由海云禪師的提攜,一同進京覲見忽必烈,隨后因為才華出眾被忽必烈收在身邊,此后便成為忽必烈的左右親信。
他才能極高,專研《易經(jīng)》以及邵氏《經(jīng)世書》,至于天文、地理、律歷、占卜無不精通,天下事了如指掌。忽必烈對其十分欣賞,遇到事情的時候,都愿意與劉秉忠商量。而劉秉忠個人能力的確不錯,每每都會給忽必烈提出十分不錯的建議,這也就使他在忽必烈這兒越發(fā)受到重用。等到后來的時候,忽必烈對其本人可以說是十分信服的。
劉秉忠自從被忽必烈留在身邊之后,就一直為忽必烈出謀劃策,對元世祖統(tǒng)一中國,立下汗馬功勞。至元十一年去世的時候,忽必烈十分悲痛,對朝臣說:秉忠為朕盡忠三十余年,小心謹慎,不避艱險,言無隱情,其學問之深,惟朕知之。劉秉忠后來治喪所花,都是內(nèi)務府出的錢,最后受令將劉秉忠葬在了大都。
元世祖還追贈劉秉忠為太傅,封趙國公,謚號文貞,等到成宗時,追贈太師,改謚文正,仁宗時,追封常山王。像劉秉忠這樣一個漢臣,然后還位列三公之人,在元朝僅僅只有劉秉忠一人。由此可見,劉秉忠其人為元朝作出的貢獻,以及元代統(tǒng)治者對其的贊揚。
劉秉忠實際上在很長一段時期都是當和尚的,具體一點的來說在忽必烈繼位之前,劉秉忠其實一直以來都是以和尚的身份留在忽必烈身邊,未曾擔當任何職位,同時為忽必烈建言。而他最后還俗,入朝為官還是奉的忽必烈的詔令,是奉旨還俗。
在忽必烈繼位之前,劉秉忠就為忽必烈出謀劃策,立功無數(shù),對于元朝整個的發(fā)展建設都有十分重要的作用。等到忽必烈繼位之后,許多有功之臣都得以更進一步,但是只有劉秉忠依然留在忽必烈身邊,穿的還是舊衣服(這里的舊衣服,實際上指的是劉秉忠穿的還是僧衣,而沒有更換官服)。
最開始提出這一點,并且建議忽必烈嘉獎劉秉忠的是翰林學士王鄂。王鄂上奏忽必烈,言:秉忠久侍籓邸,積有歲年,參帷幄之密謀,定社稷之大計,忠勤勞績,宜被褒崇。
意思就是劉秉忠早在陛下還沒有繼位的時候,就已經(jīng)參與到了軍國大事中來,并且跟隨您時間這么久,立功無數(shù)。如此忠誠之人,應該被褒獎推崇。
雖然是王鄂提出的,但實際上是忽必烈授意。所以后面忽必烈理所當然的批準了這封奏折,命劉秉忠還俗,拜其為光祿大夫,位至太保,參與領導中書省政事。甚至還同時將翰林院大學士竇默之女嫁給他,賜其奉先坊作為府邸,住處妻子包括工作都給一并解決了。
劉秉忠在后世有一個十分牛逼的稱呼,叫大元帝國的設計師。一國的設計師,的確是十分牛氣的。這個稱呼十分貼切和形象的說明了劉秉忠對大元帝國的影響和功績。
第一,元朝這個國號,就是劉秉忠建議的。他上書建議忽必烈,取《易經(jīng)》大哉乾元之意,將蒙古更名為大元,忽必烈采納了這個建議,于是蒙古帝國,此后更名為元朝。
第二,劉秉忠奉命主持了元朝京師大都和陪都上都的建設。
第三,劉秉忠制定了大元帝國的官職。
第四,朝見皇帝禮節(jié)、百官的服飾及俸祿。
除此之外,還有一些細小的規(guī)矩,也是劉秉忠設計建議的。
歷史故事沙丘之變是什么?為什么會發(fā)生沙丘之變?
沙丘是個充滿了故事的地方,在這里發(fā)生了商紂王修建沙丘,設酒池肉林;發(fā)生了太子章和趙惠文王爭奪權力,兵敗而死,趙惠文王將趙武靈王餓死在沙丘;更是發(fā)生了秦始皇死在沙丘,趙高和李斯假詔殺死公子扶蘇的慘劇。每一個關于沙丘的故事,背后都充滿了血腥。那么,歷史上著名的沙丘之變指的是什么呢?沙丘之變又是怎樣發(fā)生的?
沙丘之變一般是指戰(zhàn)國時期,趙國的太子章和趙惠文王爭奪權力的事件,而另一件有名的關于秦始皇的沙丘事件被稱作沙丘之謀。
趙武靈王是沙丘之變的導火索,而真正發(fā)起沙丘之變的卻是趙武靈王的長子太子章。古往今來,權力都是個充滿了誘惑力的東西,有的人有權力得到它,有的人沒有權力創(chuàng)造條件也要得到它。
趙武靈王是趙國的王,是個精明強大的王,是個重感情的王。他先是立了韓王后的兒子章為太子,韓王后死后,他遇到了美麗的吳娃,在吳娃臨死前答應封吳娃之子何為太子。可是他這樣做了之后又覺得對不起太子章,這手心手背都是肉,更何況自己退位以后發(fā)現(xiàn)十分留念權力的滋味兒呢!因為這些想法,趙武靈王就開始在繼承人的身上做文章,既希望兩個兒子都得到權力,自己也能得到一些軍事上的權力。
不過,不管趙武靈王想讓多少人分走趙國的王權,他的初心都是為了趙國變得更好。就拿他放不下的趙國軍權來說,他在軍事方面建樹頗多,經(jīng)驗豐富,更是有胡服騎射的壯舉。趙國軍隊如今的強大,離不開趙武靈王的政策。他希望自己能夠在軍事這個版塊繼續(xù)發(fā)揚光大,增強趙國的實力。
好心的趙武靈王實在放不下心中對長子的愧疚之情,他知道,自從他娶了吳娃以后,對太子章的關心和愛護就少了很多,所以想要用權力來安撫長子??捎鬃雍我彩亲约合矚g的,怎么辦呢?
他找到小兒子,跟趙王何說了自己想要為太子章討要幾塊封地,但是趙王何拒絕了趙武靈王。原本自信滿滿的趙武靈王感受到了趙王何的強大,他將小兒子當做一個強大的對手。太子章等人怎么約也約不到趙王何,只好請趙武靈王出手。他們計劃對趙王何進行逼宮。趙武靈王說自己想要去沙丘選一塊上好的墓地,趙王何只能答應。于是,父子三人就一起去選墓址去了。
到了沙丘以后,太子章的謀臣田不禮建議太子章殺了趙王何,控制趙武靈王,回到朝中就以贍養(yǎng)趙武靈王為理由,接管朝政。太子章借用趙武靈王的令牌請趙王何來主父宮議事,肥義很謹慎,沒有讓趙王何去,而是說自己先去試一試水。若是自己沒有回來,就說明太子章謀反了,就要馬上聯(lián)系公子成和李兌勤王。
肥義到了主父宮,沒見到召見趙王何的主父,只看見了太子章和田不禮,他被兩人殺害了。太子章決定再去請一次趙王何,如果他還不來,就發(fā)起兵變。趙王何見肥義沒有回來,反而來了一個使者,逼問之下得知了肥義被殺的消息。趙王何怒殺了使者,調(diào)動自己的軍隊,包圍了主父宮。趙王何和太子章的人馬在這里進行了一場大戰(zhàn)。后來公子成和李兌也趕到沙丘,并加入了戰(zhàn)斗。太子章不敵,退到主父宮里面,主父趙武靈王就在里面。他將長子放了進來,不讓任何人靠近。外面的李兌等人不敢進去,但是又想到趙王何最后也一定會沖進去殺了太子章的,于是一伙人沖進去制住了趙武靈王,強行殺了太子章。他們不敢擔負殺主父的罪名,只好守住主父宮,不讓主父出來。
主父宮里面本就沒有存糧,唯一的幾個水果,吃光了就什么吃的都沒有了。趙武靈王就這樣被關押在主父宮,三個月后就被活活餓死了。李兌他們在趙武靈王死后才敢進去,并告知了趙王何這個消息。趙王何十分傷心,但是為了趙國的穩(wěn)定,他只能這么做。趙王何哭著讓人厚葬了父親。
在這場沙丘之變中,趙武靈王是整件事的導火索,也是他包庇了太子章,所以,最后只能被趙王何逼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