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三口之家成標配的今天,鐘鳴鼎食的大家庭成了稀有。
那天,跟一個新認識的朋友閑聊,仿若推開一扇窗,看到舉世罕見的大家庭生態(tài)。她說:“小時候,我們一大家子吃飯,光我這么大的小孩就有十幾二十個??傄詾閯e人家都和我們一樣,后來才知道,是我們家跟所有人家都不一樣?!敝钡浇裉?,她早已嫁作他人婦,有了自己的寶寶,娘家那一大家族,還沒分家,熱熱鬧鬧,紅紅火火,好日子,大家一起過。
不由地想起以“九世同堂”而聞名的唐代鄆州人張公藝,他老少九輩不分家,數(shù)百人同一個屋檐下,和睦共處,相安無事。他到底是怎么做到的呢?
當朝皇帝也很好奇,于是派人去打聽。探子將張公藝的書面報告呈獻給圣上,一眾人等展紙觀驚奇。
報告僅百字,但從頭到尾,只有一個字:忍。
薄箋一封,一忍百忍,猶如當頭棒,又恰似潮水一般洶涌。
俗話說,不癡不傻不當家。
當家之人,智商肯定沒問題,情商也一定是家族之冠,為何非得“癡傻”呢?細細一想,當家人不就是咬牙在忍嗎?
忍是心口一把利刃,忍者自持刀柄插心,咬牙不喊痛,吞聲不吐言。
世事無常,縱暗流涌動,一忍之下,河清海晏,舉世太平。即使心氣不足,忍下,也自然心氣平。忍者就算是成事不足,也能避免敗事有余。
馮小剛的電影《我不是潘金蓮》里有個好玩的橋段。
退休的老領(lǐng)導攜夫人出席晚宴,席間,下屬們向他們虛心討教恩愛到白頭的夫妻之道。
老領(lǐng)導云淡風輕,說:“很簡單啊,就一個字:忍?!?/p>
一旁的夫人搶白道:“我的方法要復雜一些,四個字——一忍再忍?!?/p>
就像做一次好事容易,難的是做一輩子好事那樣,忍一時容易,忍一世難。七年癢了,十年麻木了,經(jīng)時光汰洗,別說夫妻情分盡失,親情消磨光,只要你我都還在忍,還能忍,那么,自是情深似海,打斷骨頭連著筋。
做人要忍,做事要穩(wěn),一忍一穩(wěn),平順一生。
忍字為先。君子之道,忍人所不能忍,容人所不能容,處人所不能處。
昔人寒山問拾得:“世間有人謗我,欺我,辱我,笑我,輕我,賤我,惡我,騙我,如何處治乎?”
拾得說:“只是忍他,讓他,由他,耐他,敬他,不要理他,再待幾年,你且看他。”
忍不下這口氣,只有忍看自己如何不堪的份。
忍他那一口氣,搬個凳子,且看他如何蹦跶。
俗話說,小不忍則亂大謀,那么,大不忍呢,會亂了什么?
亂心。
動什么,別動心,誰先動心,誰先受傷害。
亂什么,別亂心,心一亂,人生棋盤必將橫七豎八,都是倒伏的棋子。
心不亂,就算插上一把刀,又如何?
忍這玩意,也是分層次,有境界的。也許,你可以忍著不放屁,卻無法忍著不打噴嚏;你能忍痛不出聲,卻做不到忍住癢;你能忍著不讓幸福在你的眉角張揚。
只有忍人所不能忍,方能見人所不能見,行人所不能行。是為忍受的至境。
我是一個情緒化的人,喜怒無常都寫在臉上,讓人一眼望見心底,純真無邪;有時,也是一個隱忍不發(fā)之人,用生活的污泥封住臉上所有的表情,把所遇之不平,所見之不快,深埋于心,然后,插一把鋒利的刀在心上,忍著。
佛說:“忍者無怨,必為人尊。”
若想眼里不見刀光劍影,且讓利刃高懸心口,忍世間人和事,換來歲月風平,塵世靜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