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朝時期,劉宰剛調任泰興縣令不久,就接到一農人投訴。
農人說:“鄰縣的親戚租了我家的牛,可恨的是,趁我家辦喪事的時候,他竊走了租牛契據。十幾年來,我?guī)状紊祥T索要牛和租金,他都不認賬,還謊說把牛賣了。所以,請劉大人替小民做主。”
劉宰問:“為什么十幾年了都沒得到解決?”
農人回答:“我曾經多次向官府告狀,可沒有契據憑證,又因為牽涉鄰縣,所以官府一直擱置未辦。”
劉宰站起身來,來回踱著步,自言自語地說:“都過去十幾年了,怎么能一下子找回來呢?得想個計策?!?/p>
隨后,劉宰命人找來兩個乞丐,請他們吃飽喝足之后,告訴他們事情的緣由,并如此這般地交代了一番,然后關進牢房。
第二天,開始審訊。劉宰將驚堂木一拍,大聲喝問:“你們二人可曾偷牛?”
兩個乞丐立即招認:“是偷了一頭牛?!?/p>
劉宰繼續(xù)問:“你們將牛弄到了何處?”
乞丐回答:“賣給了鄰縣?!?/p>
劉宰問:“可還記得是哪家哪戶?”
乞丐果斷回答:“記得,記得。”
劉宰吩咐左右:“好!那就帶他們去指認?!?/p>
來到鄰縣,兩個乞丐徑直來到了那個租戶家,說:“就是賣給了這家?!遍_始,租戶不承認,但乞丐竭力堅持。租戶急了,回屋拿出契據,信誓旦旦地說:“牛是我租來的,有契據為證?!?/p>
在場的人都笑了,租戶如夢方醒,自知露餡,中了人家的圈套。最終,不得不把牛和租金如數(shù)歸還租主。
心計,是小聰明,而非大智慧。工于心計之人,永遠不是智慧之人的對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