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說,那還是包公在世的時候,宋仁宗有個女兒,名喚金花,年方二九,長得像水中芙蓉,且又琴書皆通,皇上視為掌上明珠。
這年風(fēng)調(diào)雨順,國泰民安,仁宗開科選士。有一個湖南人,姓彥名奎
字法昌,中了頭名狀元。仁宗皇帝在宮中召見,金花在宮中看到彥法昌,只見他相貌堂堂,一表人才,不由動了愛慕之心。便和娘娘商量,要招頭名狀元彥法昌為東床附馬。娘娘將此事奏明皇上,宋皇甚喜,就讓包公為媒,傳彥法昌上殿。包公將此事說于法昌,法昌點頭同意。宋皇當(dāng)場封彥法昌為附馬,讓二人在后宮拜了天地,婚后,夫妻二人你恩我愛,形影不離。
真是好景不常在,好花怕先敗。成親剛過一年,恰逢正月十五元宵
佳節(jié)。二人商量,要到揚州城內(nèi)觀燈。征得父王同意,他倆辭別京城,向揚州而來。揚州燈火在中國數(shù)第一,可是每隔三十年要失一次天火,總要燒死萬人。就在公主駙馬到此觀燈之夜,正好又趕上失火,人們左沖右突,頃刻,擠得人仰馬翻,狂哭亂叫,亂成一片。金花和法昌,手拉手一齊逃命,來到十字街心,不幸被沖散。
公主金花慌張?zhí)优?,不覺出了揚州北門,來到一家屠夫宅前。這屠夫姓陳名豹,北通州人,到揚州經(jīng)商招贅,和張氏成婚。因他從小隨父學(xué)了一身殺豬宰羊的本領(lǐng),故而就在這揚州北門外開了一個屠場。這屠場只有五間房屋,院子甚大,院中有一個宰畜大水池。由于天黑,金花慌張奔逃,一下子跌進(jìn)水池之中。這時,陳豹夫婦正在房中盤帳,忽聽撲通一聲,以為有賊,端燈出房查看,只見一人飄在水上,急忙打撈上來。背在房內(nèi)細(xì)看是一位美貌女子,身穿寶衣,還悠悠有一口氣。陳豹心想,這必是豪門閨秀,對張氏說:夫人,咱們不如趁這夜深人靜之時,把她身上的寶衣脫掉,將她重拋池中,如天亮人知,又不是咱推她進(jìn)水,與咱們無干,你看如何?張氏說:丈夫言之有理,說干就干。于是,他倆速將寶衣脫下放在屋內(nèi),陳豹背起小姐果真又拋進(jìn)池中。
誰知,回到屋內(nèi),陳豹將寶衣穿在身上
。頓時,只覺得一陣劇疼,驚叫起來:哎呀,疼死我也,這衣內(nèi)有蝎子,蜇了我的后心。張氏一聽,說:你也不看看,這種婦道人家的衣服,敢是你這男人穿得的?快脫下讓我穿上試試。
陳豹把寶衣交于張氏,張氏一穿,也是一陣大叫:疼疼死我了!慌張把寶衣脫下來,心痛地說:這確是件寶衣,似咱這等窮人,哪有福氣穿它,穿了只能招災(zāi)!
陳豹說:咱房外就是大道,我看咱把它扔出墻外,天亮準(zhǔn)有人拾去,官府知道池內(nèi)死女,也定要抓那拾衣之人償命,與咱無關(guān)。夫人一聽,笑道:這招兒甚高,快把它扔出去吧。陳豹于是提衣甩出墻外。
再說,新科狀員彥法冒,在揚州城內(nèi)找了一夜,沒找見公主
卻不知,公主金花女,被拋入池內(nèi)淹死后,陰魂不散,悠悠蕩蕩向枉死城而來。進(jìn)入閻王殿內(nèi),正趕上
原來,天上的玉皇大帝,這一天傳
且說那琉璃鬼和崔判官,為爭權(quán)各懷心思,面和心不和。金花女來到殿內(nèi),琉璃鬼一見,很是吃驚。這是為何呢?原來那揚州屠夫陳豹,是這琉璃鬼在世時的親姑父。他在世時,曾當(dāng)過縣令,為官耿直。在皇帝外甥楊健欺壓良鄉(xiāng)黎民田小陸一案中,他以公直斷,大滅楊健,皇上龍顏大怒,派當(dāng)?shù)卮跬揭龟J縣衙,將他雙眼挖掉,投進(jìn)良鄉(xiāng)城南河內(nèi)活活淹死。后來當(dāng)?shù)匕傩諡閼涯钏?,就把城南河改名為琉璃河。琉璃縣令死后,張玉皇讓他在閻王手下執(zhí)掌生死薄。誰知時間一長,他變得私心大了。今天,他一看金花是姑父所害,就出了私心,怕
再說這金花女剛離人世,對陰曹的規(guī)矩自然是不清楚的。琉璃鬼帶她來到一座叫九品華山的地方,伸出一只大手將山托起,另一只手把金花女推進(jìn)山底,放山壓住,就這樣金花女有冤也不能訴了。琉璃鬼原以為自己聰明,瞞了判官
彥法昌拾衣后,哪里也找不到公主金花,回到京城,娘娘在后宮問女兒的下落。法昌無奈,就對國母說謊道:俺二人揚州觀燈,她要向南,我要向北,爭論不休。我打了她個耳光,她大罵我忘恩負(fù)義,說定要奏明皇上,將我貶職為民。一氣之下,我把她推入運河淹死了。國母娘娘一聽,肺都要氣炸了,她痛恨彥法昌,如此大膽,竟敢把女兒金花害死。為啥彥法昌竟敢說他害死了公主金花呢?原來,彥法昌以為,金花必是已死,他倆感情極好,就像鴛鴦鳥一樣,如今她沒回來,有鴛無鴦,他還活著有什么意思?為此他一心想死,就編謊說金花是自己所害,這樣,自己被判個死罪,就能和金花女陰間相見了。
果真,國母娘娘一聽,跑上金殿,痛哭連天。宋王一見,
問明根由,氣得七竅生煙。但又一想,我乃一第二天上午,包公升堂,命帶彥法昌上堂。包公問:彥駙馬,把你和公主揚州觀燈一事,從實講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