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影燈下躺著的是一對孿生雙胞胎姐妹,姐姐叫馨元,妹妹叫馨予,都是這家醫(yī)院的美容咨詢師,給她們做手術的是這家醫(yī)院的楊燕雯院長,楊院長還有一個特殊的身份,那就是倆姐妹的小姨。
雙胞胎姐妹為什么要同時做整容手術呢?她們對于手術又有什么特殊要求呢?其實,雙胞胎姐妹想一起做手術的原因在外人看來很不可理喻,然而在了解了她們的經(jīng)歷以后,人們便會感嘆命運和生活的安排。
人生如戲“大家都說我們是雙胞胎呢!”
故事還得從2004年開始講起。那一年,這對雙胞胎姐妹17歲。那一年,也是她們?nèi)松械牡谝淮蜗嘤觥K齻冇肋h都無法忘記那個神奇的下午,和那個操場。
那天,馨元興沖沖地來到牡丹江一所衛(wèi)校的醫(yī)療美容班報到,并參加入學軍訓。下午,軍訓便開始了,女生和男生在雪地里各排成一排,大家都好奇地打量著身邊的同學。
突然,馨元在隊伍里發(fā)現(xiàn)了一個和自己長得一模一樣的女同學。她瞪大了眼睛看著那個女孩,就在霎那間,眼神交換之間,她發(fā)現(xiàn)對方也直挺挺地盯著自己。
馨元心想,對方估計也是在納悶怎么會有個人和自己那么像呢!
沒過多久,周圍的同學們也發(fā)現(xiàn)了這個現(xiàn)象,把倆人聚攏在一起,七嘴八舌好奇地問:“你們怎么那么像?你們認識嗎?”
馨元自己也覺得不可思議,大膽地問了一句:“你叫什么名字?”
那個女孩大方地回答道:“我叫張怡?!边@一問,正式開啟了倆人的相識過程。
事后,同學們都說她們是雙胞胎。只有雙胞胎才會像她們這樣,連鼻子眼睛都跟克隆出來的一般。但是馨元和張怡交流后發(fā)現(xiàn),她們的生日并不在同一天。既然不在一天,當時懵懂的兩姐妹根本就沒往雙胞胎上面想。她們不斷地向身邊的同學解釋,長得像的人多了去了,未必是雙胞胎呀,可能就是緣分吧。
最美的花季年華,最純真的青春心事,兩個愛美的小妮子很快便成了閨蜜,經(jīng)常在一起吃飯、逛街、聊天。
有一天課間休息,她們把小時候的照片拿出來一起分享:滿月時候照的、2歲時候照的、上小學時候照的、初中的畢業(yè)照等等,她們越看越覺得有意思,從鼻子、眼睛、下巴到身材、個頭,兩人從小到大怎么都長那么像?
看著看著,兩人便想起了同學老師們的猜測,兩人或許真的是失散多年的雙胞胎?她們決定各自回去問問父母。
絕處逢生從親生父母的遺棄到好心人家的收養(yǎng)
這天晚上,馨元回到家,打趣地問爸媽,自己究竟是不是雙胞胎?是不是還有一個姐姐失散了?馨元的父母聽了一愣,隨即立刻岔開了話題,讓女兒安心讀書。看著乖巧的女兒,夫婦倆若有所思地互望了一眼。
而張怡一回到家,拉著媽媽的手,撒嬌地說:“媽,我在學校里遇到了一個和我長得一樣的女孩兒,我們會不會是雙胞胎?”
媽媽捋了捋女兒的頭發(fā),“傻丫頭,瞎想什么呢,媽就你一個女兒?!弊焐想m然這樣說,張怡媽媽的心里卻“咯噔”了一下,似乎明白發(fā)生了什么。
原來,事實正如姐妹倆猜想的那樣,馨元和張怡確確實實是一對雙胞胎姐妹。
事情要追溯到1988年,地點是黑龍江省牡丹江醫(yī)學院附屬醫(yī)院。那年6月,一對雙胞胎姐妹在這家醫(yī)院呱呱墜地了,姐姐名叫馨元,妹妹叫馨予。
這本應該是一件天大的喜事,但是她們的親生父母卻并未表現(xiàn)出絲毫的歡喜雀躍。因為這背后有著難以啟齒的隱情——姐妹倆屬于超生,她們還有一個姐姐。那是國家計劃生育政策執(zhí)行最為嚴格的八十年代末,一旦被發(fā)現(xiàn)超生,仕途必定會受到影響。
原本,孩子母親是想打掉孩子的,但沒想到懷孕時,孩子的外公生患重病,她去照顧了好幾個月,等到忙完再想去打胎時,卻已經(jīng)是七個月身孕了。醫(yī)生說,不能打了,只能生下。所以,他們才會離開自己的城市,來到表妹楊燕雯所在的牡丹江市生孩子。
做完月子后,孩子的親生父母便托付楊燕雯,將孩子送給一戶好人家。對于剛出生的外甥女,楊燕雯自然是歡喜萬分,不舍得把她們送給別人。可當時,她還只是牡丹江醫(yī)學院的一名在讀大學生,并無經(jīng)濟來源,自己供養(yǎng)她們肯定不現(xiàn)實,這可如何是好?她只能和自己的親姐姐商量。
姐姐和丈夫結婚多年未生育,看到雙胞胎姐妹如此可愛又如此不幸,便決定收養(yǎng),這讓楊燕雯從表小姨升格成為了親小姨。但姐姐家里的經(jīng)濟條件也有限,她提出只能收養(yǎng)老大馨元這一個孩子。
楊燕雯便又托付自己的同學去物色一戶好人家,最后把妹妹馨予交給了一戶可靠老實的富足人家。從此,妹妹馨予改名叫張怡。至于兩人的生日不同,是因為馨予的養(yǎng)父母為她報戶口時,把她的出生日期報錯了。
就這樣,馨元和馨予這對姐妹在一個城市的不同軌跡上生活著。原本,兩對父母約定好讓孩子安安靜靜地長大,等她們結婚之后才說出真相??捎袝r候,生活比戲劇本身更有戲劇性,當雙方的養(yǎng)父母都以為這個秘密還要塵封很久的時候,她們卻不可思議地相遇了。初中畢業(yè)后,這對雙胞胎姐妹竟然不約而同地考上了同一所衛(wèi)校的醫(yī)療美容班,成了同專業(yè)不同班的同學,這么奇妙,又這么宿命。
此時,面對姐妹倆的詢問,兩對養(yǎng)父母都選擇了緘默。事后,他們分別打電話給了楊燕雯,商議決定還是先不要告訴孩子真相,畢竟她們還小,就讓她們先讀完書,等她們成熟些再講清楚。
姐妹相認雙胞胎姐妹難舍難分
在衛(wèi)校讀書的日子過得很快,轉(zhuǎn)眼姐妹倆就面臨著實習、就業(yè)的問題。這時候,小姨楊燕雯已經(jīng)在上海開了一家美容院,馨元提出想去上海投奔小姨。眼看著姐妹倆已經(jīng)在一起共同生活學習了快兩年,好得就和一個人似的,拆也拆不開。楊燕雯和兩對父母一合計,干脆把這對雙胞胎姐妹一起接到上海來吧。但是,這就意味著必須得把姐妹倆的身世原原本本告訴她們了。她們才19歲,說大不大,在大人眼里她們還是孩子;說小不小,畢竟也是成年人了。
在說出真相之前,兩對養(yǎng)父母都陷入了沉思:該如何告訴她們這個封存了19年的秘密?平靜的生活會不會從此就打破了呢?如果馨元父母先告訴馨元真相,那以姐妹倆的親密關系,妹妹一定會馬上知道,然后再來問自己的父母,心里肯定更不愉快了。但是,若一起告訴她們,以兩人性格的執(zhí)拗勁兒,估計會鬧騰上半天。事關重大,兩家人頭一回坐在一起,面對面地溝通了一次,最終選擇在同一天分別告訴姐妹倆這個事實,地點是在各自的家中。
這天是周五,在學校里待了一周的兩姐妹要回家了,雙方的父母都打電話來說要來接她們。姐妹倆手挽手地走出校園,一眼就看到了在門口翹首企盼的兩對父母。爸爸媽媽們當然也看到了姐妹花蹦跳著走出校園的溫馨畫面,畢竟血濃于水,姐妹情深,命運還是把她們緊緊地纏繞在一起,什么樣的阻力都沒能讓她們分開。這讓兩對父母又一次堅定了要告訴孩子們這個秘密的決心。
回到各自家中,姐妹倆便分別聽到了一個令她們震驚的消息,父母告訴她們:“你是被我們收養(yǎng)的,你們確實是雙胞胎姐妹?!辈⑽唇?jīng)歷多少世事的姐妹倆聽到這些“哇!”地一下就哭了,按理說,之前同學的懷疑、老師的提醒應該也能讓姐妹倆有所心理準備,但是兩人當時畢竟只是個中學生,一直抱著“長得像未必是雙胞胎”的單純想法。突然間,老師同學的猜想變成了現(xiàn)實,她們還真是一下子繞不過彎兒。
懂事的馨元抱著養(yǎng)母一個勁地說:“你就是我的親媽媽,要是我的親生父母來找我,我也是不認的!”“好好好,傻孩子,我們就是親爸親媽呀,以前是,以后還是?!别B(yǎng)母的好生安慰才讓馨元漸漸緩過神來。而倔強的馨予則愣了好半天,接著便不吃不喝地在床上躺了三天,問她話她就嘟噥:“這是真的嗎,我接受不了?!别B(yǎng)父母好言勸了好久也不見動靜,馨予的倔脾氣上來了還真是誰勸都沒用。
至今姐妹倆都無法表達清楚當時的感受,可謂百感交集??梢钥隙ǖ氖?,對養(yǎng)父母的感激之情超過了一切,她們覺得最接受不了的事實就是,對自己最好最親的人怎么會是自己的養(yǎng)父母呢?他們就是自己的親爸親媽呀。
待她們慢慢冷靜下來,便漸漸地接受了這一切,原來真的是雙胞胎,難怪如此投緣如此難舍難分。姐妹倆失散了17年,相遇后做了兩年的閨蜜,終于在19歲那年相認了。相認后,張怡便將名字改了回來,還是叫原名馨予。
化蛹成蝶 姐妹花改頭換面迎新生
明白了自己的身世后,兩姐妹都非常感恩小姨,想一起到小姨的美容院工作。2006年,兩姐妹從東北老家來到上海后,就一直在楊燕雯的美容院工作,從前臺做到了美容咨詢師。加上之前兩年的校園生活,她們生活在一起已經(jīng)7年了。錯過了之前的15年,再也不能錯過今后的若干年,姐妹倆說再也不要輕易地分開了。
在這朝夕相處的7年中,她們有著和同齡人一樣的喜怒哀樂。而她們最大的煩惱卻有些讓人想不到——她們太像了,常被人認錯。上學時,兩人不在一個班上課,老師同學認錯她們的幾率并不大,但是在同一個醫(yī)院工作后,她們工作內(nèi)容完全相同,當她們一前一后出現(xiàn)在客人面前,常常都把客人搞懵了:你不是剛才還在手術室嗎?怎么我一轉(zhuǎn)身你就來到辦公室了?
糟糕的是,由于美容咨詢師的工作需要和每位客人溝通,而且經(jīng)常是要溝通很多次,往往一個客人會來找她們咨詢好幾回。結果馨元經(jīng)常碰到不認識的客人拉著她很認真地說,“馨予,我想咨詢一下……”馨元只能尷尬地告訴客人她不是馨予,反過來,馨予也遇到過很多類似的情形,還差點被投訴服務態(tài)度不好。
有人說,你們干脆換個工作吧,這樣工作中就不會有人把你們認錯了。
這卻是姐妹倆最不能接受的做法。因為,她們生命的前17年雖然同在一個城市,卻從未相見過,也都不知道對方的存在。17歲那年,奇妙的緣分讓她們聚首,在學校里遇見了“另一個自己”,后來在親人的見證下,終于相認?,F(xiàn)在,她們又一起來到上海,從事美容工作,她們是打定了主意要一起工作,一起生活,說什么也不分開。這,也算是彌補分離17年的那種缺憾吧。
不想分開,又要避免長得像帶來的種種誤會。如何解開這個心結?這到底該怎么辦?
看著醫(yī)院里每天來來往往那么多病人,他們帶著期待而來,收獲滿意而歸,成就了一個完美的外形……“為什么我們不做一下嘗試呢?”姐妹倆幾乎是不約而同地想到了這個辦法——
整容,整到兩個人都不像。
姐妹倆的目的很簡單,不想別人再把她們搞錯,做一個新的不同的自己。她們對手術的選擇也如出一轍,不做全臉多部位的大手術。姐姐整一下鼻子,妹妹開個雙眼皮,其他部位都原封不動。這樣,在達到目的的同時,既能變美,又不會失去自我。
這個時候,完全不能接受這個做法的反而是楊燕雯了。作為她們的小姨,從小就對姐妹倆傾注了極大的關心與愛護,她喜歡這對姐妹花本色的樣子。但是,她也深深明白姐妹倆的苦衷。也許,長得像對于其他雙胞胎來說都不是什么大問題,尤其在長大后擁有各自的朋友圈工作圈,長得像一般不至于給生活造成多大困擾??墒牵@對好姐妹自打相認開始,便決定以后一定要生活、工作在一起,永不分離,長得像反倒成了一件煩心事。到哪兒都被認錯,解釋都來不及。
作為一院之長,楊燕雯深諳姐妹倆選擇的手術并不會有什么風險,也的確是個一箭雙雕的好辦法。她無法辜負姐妹倆期待而又信任的眼神,這場手術,還必須她來做。
楊燕雯行醫(yī)十多年,技術精湛,是個經(jīng)驗豐富的整形醫(yī)生,通過她的神奇之手而改頭換面甚至可以說開始全新人生的客人不計其數(shù)。然而給自己的親人做整容,而且還是自己的雙胞胎外甥女,應該這輩子也就這一回了吧。
于是,便出現(xiàn)了文章開頭的那一幕。手術進行得非常順利,如她們所愿,馨元有了一個完美小巧的鼻子,馨予開了雙眼皮后雙眸顯得炯炯有神。更重要的是,如今再也不會有人認錯她們兩個,不管是和她們相熟的同事,還是剛看到她們的病人,都很容易區(qū)分她們。
泰戈爾曾經(jīng)寫過這樣的詩句:“世界上最遙遠的距離,不是樹與樹的距離,而是同根生長的樹枝,卻無法在風中相依?!?/p>
馨元和馨予這對雙胞胎姐妹花是幸運的,雖然分離了15年,但往后的日子可以一起攜手走過。而這一切的始作俑者,姐妹倆的親生父母這二十多年來從未露過面,不知道他們是否想起過自己當年遺棄的兩個小公主呢,是否掛念她們的安好,是否想過重新找回她們。姐妹倆心中有結,都沒有問起親生父母的事,不知道以后的日子里,她們是否會提起這事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