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久前,一個叫張惠琴的女人離去了。她是舟舟的母親。
許多人都知道舟舟,他是中國著名智障指揮,曾指揮過包括美國國家交響樂團在內(nèi)的世界頂尖樂團。他有非凡的音樂天賦,卻只有三歲孩童的智商,永遠活在簡單世界和美妙的音樂中,終其一生都需要別人的愛與照顧。
然而,人們不知道的是,舟舟的媽媽身患癌癥12年,支撐她活下去的惟一理由是,她必須用舟舟能夠理解的方式告訴他:“死亡并非遺棄,愛永遠不會離開。”她必須盡可能安排好舟舟將來的人生。
陪他好好活下去
1994年3月,43歲的武漢市機床廠廠醫(yī)張惠琴被確診患了乳腺癌。這一年,舟舟16歲。張惠琴在得知病情后首先涌入的念頭是:我要將這個孩子帶走,母子倆一起離開這個世界。
舟舟是在愚人節(jié)這天出生的,患有21對染色體綜合癥,也就是說,他永遠只能有三四歲孩子的智力。他的弱智是寫在臉上的,他不認識鈔票的面額,他不能理解生活中任何超過幼兒理解力的問題。
張惠琴從醫(yī)院回到漢口家里的路上,在公交車上不停地流淚,她在想她的舟舟。車上有位母親正在訓斥只考了60分的孩子,張惠琴恨不得站起來告訴她:如果我的兒子能夠上學,哪怕他只考一分,我都會感到欣慰。
張惠琴再也坐不住了,提前下了車。她沿著馬路走了很遠,終于在一家土產(chǎn)商店買到了兩瓶敵敵畏。她心里一陣酸痛:舟舟,別怪媽媽狠心,是媽媽將你帶到這個世界上來的,卻沒能帶來一個健康的你,只給你還有全家人帶來了無盡的痛苦!現(xiàn)在媽媽不會再讓你受苦了。
筋疲力盡地回到家,打開門,舟舟快樂而尖聲地叫著從屋子里沖出來,像平時一樣對著張惠琴大喊一聲:“媽媽!”他彎腰在地上摸索了半天,終于確定了哪雙拖鞋是媽媽的,趕緊拉出來遞到站在門口發(fā)愣的媽媽腳下,示意媽媽趕緊換鞋。
張惠琴再也忍不住了,手里的包丟到地上,一把抱住舟舟就哭了起來。
舟舟一邊掙脫媽媽,一邊著急地將手里的可拼裝機器人舉高給媽媽看,他得意地說:“我拼的。”張惠琴心里百感交集,無語而哽噎。這下舟舟意識到媽媽今天和平時不一樣,他伸出笨拙的手指在媽媽臉龐上拭過,突然有些緊張地辯解說:“我今天很干凈,很聽話?!?/p>
張惠琴就是在這一刻決定:為了舟舟,一定要好好活下去。
晚上,張惠琴的丈夫、武漢市交響樂團的大提琴手胡厚培回來了,他關(guān)切地問起妻子檢查的結(jié)果。這時張惠琴表現(xiàn)得異常鎮(zhèn)靜,她說:“我準備明天去省腫瘤醫(yī)院住院開刀,我一定要活下來,我還有很多事情沒有做。”
她住進省腫瘤醫(yī)院,住院時間很長。開刀做掃蕩式切除手術(shù)后,便是化療,將近半年時間里,張惠琴沒有見到兒子,她惟一能做的事情就是織毛衣,拆掉自己最新的幾件毛衣,然后給舟舟織毛衣,心里盤算著:這是舟舟18歲時穿的,這是舟舟20歲時穿的……
出院的那天回到家里,兒子站在門口迎接她。舟舟似乎不認識媽媽了,就那樣定定地看著她,眼神非常陌生又帶著一種凄涼,這是張惠琴在每天只會瘋玩只會傻樂的兒子眼神里從來沒看到過的,那是一種痛苦憂傷的表情。舟舟就那樣一直看著媽媽,張惠琴想了想,緩緩開始給兒子唱那首《世上只有媽媽好》,在聽到第三遍的時候,舟舟突然咧開嘴笑了,他認出來了,認出來回來的這個消瘦、憔悴、留短發(fā)的女人,原來是媽媽。
他趕緊彎下腰到處找媽媽的拖鞋,然后塞到媽媽腳下,示意她趕緊換上。張惠琴緊緊摟住兒子,一切就像失而復得。從此,她很少與舟舟分開。
張惠琴教舟舟數(shù)數(shù)。從1到5學了兩年,他還記不全。教他系鞋帶用了兩年時間。但她不能放棄,她還在一天一天地耐心地教他。
她每天替舟舟換洗干凈衣服,教他愛干凈,講衛(wèi)生,這樣是希望別人不至于太厭惡舟舟,會盡可能地接納他。家里,她、丈夫和女兒都用頭天的剩飯當早餐,但張惠琴每天給舟舟一塊錢,讓他出去吃早點,目的就是希望他能學著多接觸社會,使用鈔票。
正在這時,胡厚培所在交響樂團的一位同事,偶然中發(fā)現(xiàn)舟舟對于音樂的天才感受力。在排練廳里,舟舟只要聽見樂聲響起,就會安靜下來。樂手們在指揮席的側(cè)后方給舟舟放了一只譜架,音樂聲起,舟舟手里揮舞一支鉛筆,像真正的指揮,直到曲終。舟舟最愛聽《梁祝》、《卡門》、《拉德斯基》等曲子,這幾盒磁帶無論走到哪里都要帶著。
張惠琴興奮極了,她終于找到了適合舟舟的生活方式和生存方式。
1999年元旦前夕,中國殘聯(lián)特地邀請舟舟參加殘聯(lián)舉辦的春節(jié)晚會。在那次晚會上,舟舟將自己的音樂天才發(fā)揮得淋漓盡致。殘聯(lián)主席鄧樸方擁抱著舟舟,深情地說:“一切生命都是偉大的!”
誰來照顧舟舟
中國殘疾人藝術(shù)團赴美前,在北京21世紀劇院匯演,黨和國家領(lǐng)導人觀看了演出。舟舟的指揮獲得了全場雷鳴般的掌聲。
臺下的張惠琴哭得淚雨紛飛。20年來,這位母親第一次用如此激動的方式向世界表達她的感情:兒子,媽媽因你感到驕傲!
醫(yī)生告訴過張惠琴,她必須堅持定期去化療和復查。但一次化療就得幾千元,她舍不得。只要身體還能支撐住,一般能拖就拖。哪怕化療,她也往往在結(jié)束的當天就出院上班,上班起來也是拼命一般。每天一大早起來煮銀耳湯和稀飯,然后拿出去賣,掙些生活費,再趕去上班;下班后再去一家私人診所打工,忙到晚上11點才能回家。為了省錢和省時間,她常常一天只吃一頓飯,吃一元錢的面條。她要為舟舟盡可能多攢一分錢。
舟舟4歲時,張惠琴生下了女兒小悅。從女兒懂事起,她就幾乎天天對女兒灌輸這樣的觀點:“小悅,哪天爸爸媽媽都不在了,就歸你照顧哥哥了?!?/p>
這句話一直說了十幾年,也因此小悅從小就更像姐姐,而且比同齡的女孩更成熟與內(nèi)向。
舟舟在美國巡演一個多月后回來,這時張惠琴的頭發(fā)因化療已經(jīng)全部掉光??粗鴭寢屻俱膊豢暗哪?,舟舟摸了摸媽媽光光的腦袋,突然流著淚說:“媽媽,你得了病嗎?”
這是舟舟第一次知道媽媽有病。他的話像一股暖流涌入了張惠琴的心里,她感到莫大的慰藉!她曾經(jīng)以為舟舟永遠不會懂得什么叫生病,什么叫問候。
張惠琴的病情逐漸加重,癌細胞大面積轉(zhuǎn)移,胸腔內(nèi)出現(xiàn)積水。她決定將生命的最后時光留給舟舟,一心一意地照顧他、呵護他!從此她一直陪伴著兒子去各地演出。她希望自己哪怕去了遙遠的天堂,也能一閉上眼就想起舟舟搖頭晃腦、舉著指揮棒在音樂中舞蹈的模樣。
張惠琴加緊了培養(yǎng)舟舟良好生活習慣的訓練:她像訓練嬰孩一樣每天無數(shù)次地叮囑舟舟,早晚要刷牙,飯前便后要洗手,每天要洗腳,每周要洗澡……令她欣慰的是,舟舟也有了更多自我表達的意識。比如他有了自己的喜好,他喜歡吃雞肉,喜歡喝可樂,他每天必須聽三個小時以上的音樂。這三個小時里任何人和他說話都充耳不聞,他害怕夜晚看見閃光燈,他喜歡穿西服和運動鞋,他喜歡的衣服哪怕濕的還沒曬干,他都堅持要穿,他最煩人家說他胖……
這年,張惠琴陪著舟舟隨中殘聯(lián)藝術(shù)團循環(huán)演出,到新安時,她感覺到胸腔似乎要爆炸一般的疼痛,完全站不穩(wěn)了,她想,也許自己不行了。但她不愿意影響舟舟演出,更不愿讓舟舟看見自己痛苦的模樣,因此面對舟舟時,她居然從來沒有皺眉,沒有喊過一聲痛。
在等到丈夫趕來陪舟舟后,張惠琴才連夜回到武漢。在同濟醫(yī)院,醫(yī)生驚呼:她已經(jīng)滿胸腔積液,不知她是怎么忍受巨大痛苦呼吸的,而且她還四處奔波。
舟舟從爸爸嘴里得知媽媽生病了,有些悶悶不樂,吵著要回家。張惠琴趕緊給他打電話,說自己沒事,并放棄治療趕去陪伴兒子。
這年夏天的一個晚上,舟舟在廣州中山紀念堂參加大型音樂舞蹈《我的夢》公益演出,當主持人介紹了舟舟并請他講幾句話時,舟舟突然閉著眼睛,顯得很傷心的樣子,說:“我有一個好大的媽媽!她有病了,我要賺錢幫她治病,幫妹妹讀書……”也許舟舟是想表達“偉大的媽媽”吧,可他說成了“好大的媽媽”,但他這孩童般的純真讓臺下許多觀眾落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