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謙,浙江錢塘(今杭州)人。他從小聰慧好學,機敏出眾。七八歲時便能出口成對,揮筆成章,人稱“神童”。
某年盛夏,酷暑天熱。于謙要去學館念書,他的母親為他把頭發(fā)梳成兩只上翹的羊角辮。于謙提著書包,興沖沖地去上學。
剛走出家門不遠,便碰上一位和尚。這和尚見于謙的兩條辮子恰似一對小角,便和他開玩笑道:
牛頭且喜生龍角;
和尚本來是出于對幼童的喜愛,并無惡意。誰知于謙聽了,以為和尚在取笑他,立即對和尚翻了白眼,反唇相譏道:
狗嘴豈能吐象牙。
和尚討了個沒趣,滿面羞愧,灰溜溜而去。
第二天,母親又把于謙頭上的辮子散開,梳成三角發(fā)結(jié)。于謙上學途中偏偏又碰上那個和尚。
和尚一見小于謙頭上改了發(fā)型,又念出一條上聯(lián)來逗他,聯(lián)曰:
三角如鼓架;
于謙見和尚又在取笑他,非常生氣,他也不甘示弱地回敬道:
一禿似搗錘。
和尚連續(xù)兩次挨罵,才知少年于謙的厲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