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次聽說“旭日陽剛”這個歌手組合時,覺得名字真怪。點開那首《春天里》的演唱視頻,心,有點發(fā)抖。
發(fā)抖,可能因為恐懼。記得剛來北京時住在地下室,突然停電,這十平方米墜入黑暗。是膠布層層包裹密不透風的黑,是毫無輪廓死氣沉沉的詭秘的黑。地下二層,沒有窗口。我舉起自己的雙手,它們完全融化在黑暗里。
發(fā)抖,可能因為感動。冬天穿著舊棉衣去動物園,看到一只黑鳥在冰面掠過,絲毫不因寒冷而減輕其飛翔的美,青春的心也充滿力量。
八年彈指一瞬,在人流涌動的這個大城市,有了自己的小窩,有了相親相愛的人,在預定的軌道上駕輕就熟,看著熟悉的風景。夢想?不是非要寫出什么不朽之作,或許只是周末爬趟香山。
聽這首歌,仿佛在看寂寞來路,在看私人青春,喚起了一種熟悉的憂傷和悲壯。
“當初的我是那么快樂,雖然只有一把破木吉他,在街上在橋下在田野中,唱著那無人問津的歌謠……曾經(jīng)的苦痛都隨風而去,可我感覺卻是那么悲傷,歲月留給我更深的迷惘,在這陽光明媚的春天里,我的眼淚忍不住地流淌。”
“旭日陽剛”由歲的王旭和歲的劉剛組成,是漂泊在北京的農(nóng)民工,因為放不下心里對音樂的向往,劉剛干脆當了專職流浪歌手,王旭則白天在藥材廠干搬運,晚上去公主墳的地下通道唱歌。兩人就是在地下通道認識的,后來時常在一起喝酒,唱歌。
兩人都是窮小子。王旭在河南當了N年農(nóng)民,不過混個溫飽。年來京燒鍋爐,一邊工作“一邊唱歌給兩個大鍋爐聽”。后來干過很多行當,唯一沒變的是愛唱歌。他說:“繁華的城市讓我惶恐,只有歌唱,能讓我心安?!?/p>
劉剛晚幾年來京,也居無定所,臟活累活都干過。有一次他餓極了,摸摸兜里沒錢,看看屋里沒貨,四下翻找,干脆把做飯的鋁鍋提了出門,在收廢品的那里賣了兩元,換了幾個饅頭。費勁地養(yǎng)活自己,似乎就是為了唱歌,再窮,那把吉他都是靈魂附體般地抱著背著。
“漂”了七年,劉剛從歲唱到了歲,沒有房子,沒有姑娘。他給父母打電話,吞吞吐吐地說:再讓我唱兩年吧……
在不同的地下通道,兩個男人守著一份相同的小夢想,用歌聲向世界宣告:我不服輸。
直到他們演唱汪峰的《春天里》走紅。
如今的網(wǎng)上有這對農(nóng)民工兄弟演唱《春天里》的各種視頻:大學生自費幫他們拍攝的MV,萬人演唱會上他們和汪峰的合唱,在《我愛記歌詞》欄目唱完后領唱員全體起立致敬,走上《星光大道》毫無懸念地奪取周冠軍……而在最新的《我要上春晚》節(jié)目中,旭日陽剛以網(wǎng)絡人氣投票第一的優(yōu)勢獲得了登陸兔年春晚的門票。
我反復看的,是他們最初的一段視頻。用手機錄制而后傳上網(wǎng)的,畫面不清晰,聲音模糊,卻以原生態(tài)震撼著觀者。
平方米的簡陋房子,家具凌亂,床上沒疊被子。兩個大老爺們,一人一只酒瓶,紅臉赤膊,在那里嘶吼著汪峰的歌《春天里》。赤裸裸的吶喊和血淚,奔涌而出。王旭手里夾著一根煙,昂頭閉眼,陶醉其中。
我在想,那是怎樣一個燥熱的夜晚,靈魂破繭,情感爆炸,在酒精和往事的催眠下,音樂和肉體合二為一。
我反復地聽了很多次,忽而平靜,忽而傷感,忽而雄心萬丈,忽而滿心悵惘。
像我這樣的“鋼镚”很多,網(wǎng)友們聽歌的感覺各有不同:
“剛來深圳時找不到工作,買不起盒飯,舍不得坐摩的,邊走邊唱。過年買不到火車票回家,幾個兄弟大年三十在宿舍里喝著啤酒唱到哭……”
“音樂不分高低貴賤,不是穿燕尾服打領結在金色大廳唱詠嘆調才叫音樂,真正的搖滾樂就應該是這樣的!為了吶喊出真實的心聲!”
“農(nóng)民并不是只會種地,他們也會唱歌。農(nóng)民工兄弟的吶喊是生命最真誠的寫實,直指人心!”
還有網(wǎng)友建議:“這首歌必須上春晚,因為中國有兩億農(nóng)民工兄弟!”
為什么農(nóng)民工版《春天里》讓這么多人淚流滿面?
因為我們共有一個青春。不論曾經(jīng)奮斗過的,正在奮斗的,在車站里扛著大包的,在街頭埋頭吃方便面的,在高樓大廈格子間接電話的,在大街小巷騎單車頂寒風送快遞的……都曾經(jīng)為夢想掉過淚,在看不到的地方偷偷跌倒,躲在一個人的角落哭泣,歡笑,沉默,懷著或者埋葬夢想,繼續(xù)生活。
有幾個人的夢想能成真?王旭直到歲,才熬出了頭,有了名聲,有了各種邀約。然而,他說,我喜歡唱歌,不管有沒有名。
唱著,就是夢想。我記得他唱歌時昂首閉目的陶醉。
“如果有一天,我老無所依,請把我留在,在那時光里。如果有一天,我悄然離去,請把我埋在,這春天里?!?/p>
春天里有夢。有夢是不會憂傷的,憂傷的,只是夢碎了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