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大學工商管理碩士培訓班的學員們,不是廠長經理,就是董事長或CEO。?
一次在課堂上,老師給他們講了一個案例:有一個商人,從某國家級貧困縣買進一種手編花籃,進價是每個元,然后,他把花籃運到了省城賣,每個售價卻是元,比進價還低。?
這種虧本的買賣,商人卻干得津津有味,樂此不疲。但令人驚奇的是,一年以后,他就成了百萬富翁。
老師的問題是:“這個人是如何因為這種虧本買賣而成為百萬富翁的?”
同學們一番思索后,都得出了自己的答案。?
一個國企廠長說:“很簡單,批給商人花籃的人是該縣有權勢的官員,而這個商人雖然在這樁生意中虧了本,但從官員手中另外得到了補償,比如建筑合同等,這樣,商人不虧反賺,于是賺萬順理成章?!?/p>
老師搖頭。
一個私營業(yè)主說:“我認為,這個商人先賒著貨主的貨款,然后打個時間差,待拖欠貨款達到萬時,他就攜款逃之夭夭了。”?
老師更是搖頭:“這樣做,不是作奸犯科嗎?答案不對。”?
一個在外國公司打工的高級白領想了想,說:“我知道了,這個商人收購的花籃是元人民幣一個,他將花籃打上洋商標,吹噓是進口的工藝品,售給中國人,每個美元,合人民幣五十多元……”?
可老師不屑的表情說明,高級白領的答案也錯了。?
那么,答案到底是什么呢??
老師說:“這個人本來是千萬富翁,他為了扶持貧困縣的群眾致富,做起了這樁虧本的花籃買賣,一年下來,他的財產只剩下了萬。但是,該縣的手工編織業(yè)卻發(fā)展起來,現在,這種花籃已經打出名氣,在市場上已經能賣三十多元了。為了感謝商人的扶持,全縣的工藝廠家都主動要求把經銷權讓給這個商人,以廠價供應,商人不久又恢復了元氣。?
剛才發(fā)言的同學都羞愧得低下了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