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到一個故事:一個想急于發(fā)財?shù)霓r(nóng)民進城,尋求打工賺錢的門路。在書店他看到一本“致富之葵花寶典”,就買了一本。此書是那種被塑料封死的所謂“高檔書”,該農(nóng)民直到回家才了解書的內(nèi)容。當他懷著激動的、迫切的、夢想一夜暴富的心情拆開書一看,卻發(fā)現(xiàn)是向日葵種植指南,和瓜子的各種加工方法。
還看到一個笑話:東方不敗得到“葵花寶典”后,欣喜若狂。在夜深人靜的密室,他實踐了第一招“欲練神功,揮刀自宮”,接著便懷著崇敬的心情打開第二頁,上面竟是:若不自宮,也可練功,東方不敗頓時氣血灌頂,后悔自己太魯莽。當他看到第三頁時立馬昏厥倒地,上面寫著:就算自宮,未必成功……
在故事、笑話背后,我們可以看到許多領域偽書不勝枚舉。作為教訓,讀者千萬不要貪圖成功的捷徑,做事急于求成。著急就容易上當,求職也不利外。
真葵花寶典
經(jīng)??吹绞忻嫔弦恍┣舐毤记?、求職寶典、求職秘籍之類的書,總覺得這些書理論的力量太弱,似是而非、不可操作的地方太多,其中不乏誤導人的垃圾文字。真擔心初出茅廬的學生按那些偽“葵花寶典”操作,尚未找工,思路上就已“自宮”。筆者認為,求職的“真葵花寶典”不是什么“武林秘籍”,恰恰在人人可見的營銷類書籍里。
美國一代營銷至尊菲利浦?科特勒將營銷學原理應用到企業(yè)之外的范圍,涉及社會非盈利性組織、機構和國家。其實,從小的方面考慮,營銷學原理完全可以用于個人求職、職業(yè)生涯規(guī)劃。偶一直以為,在一個以市場為導向的經(jīng)濟環(huán)境下,營銷課程應該成為與馬列、毛概、鄧論和三個代表并列的公共基礎課。作為一個現(xiàn)代人,有市場意識和觀念,懂得市場營銷原理是起碼的文化素養(yǎng),與“文盲”、“電腦盲”、“樂盲”等諸“盲”比起來,“商盲”更可怕。市場營銷學是時代的“顯”學,許多IT類專業(yè)不設這樣的課,以為它姓“商”不姓“技”,沒什么用;學生在校學不到,不懂得什么叫P.
懂得一些基本的營銷學原理好處多多:根據(jù)市場需求,學生在學習時就有的放矢;求職時為自己進行市場細分、定位;借鑒市場競爭策略,為自己制定長期的職業(yè)生涯規(guī)劃;起碼還可以為自己建立一條“防忽悠神經(jīng)”,不至求職心切,偏聽輕信,被“拐”了還對人家說謝謝?,F(xiàn)在書店營銷類書籍很多,筆者以為論理論功力還當屬菲利浦?科特勒宗師,有意者不妨一讀。然而,即便其書在手,也不見得人人能從中吸取有益的營養(yǎng),毛病在于許多學生讀書不舉一反三、進行創(chuàng)造性思維。老菲創(chuàng)作的營銷書籍,我想其本意不在推出一套求職的“真葵花寶典”。讀書需要想象力,能在一個領域的文字中讀出另一領域需要的智慧來,才不妄說:我也乃一讀書人。
如果說營銷原理是你求職時不可缺少的“真葵花寶典”,那P原理就是寶典中的菁華。你當沐浴更衣,獨坐一室,當然也不用帶寶劍;然后凝神靜氣,敬之、思之,不可褻玩焉,久而久之必得寶典精華之妙。那什么是P呢?它就是英文product、price、promotion、place四個英文單詞的首寫字母,過英語六級的應當知道漢語意思是什么,即:產(chǎn)品、價格、促銷和分銷。P理論是市場營銷學的一個基本理論框架,其奧妙無窮之處在于它完全適用于勞動力市場,現(xiàn)解釋如下。
你就是產(chǎn)品
在勞動力市場,求職者是勞動力的賣方,企業(yè)是買方。這就要求你明白自己賣什么?企業(yè)買什么?想想姚明在NBA年薪近千萬美元的身價,你就可知道“人”這個Product能在市場賣到多高的價格,你就可明白使自己成為一個高附加值的“人”多么重要,要實現(xiàn)這一點,不懂得人才市場需求行嗎?不把握行業(yè)發(fā)展的趨勢行嗎?當然有些人安貧樂道,境界超凡,不為世俗名利所動,值得找不到工作的人學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