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月,佛陀一行走在路上,天氣十分炎熱。大家都覺得口渴難耐,佛陀看看頭上的太陽,對弟子羅漢說,前邊有一條小河,你去取些水來,大家就在這里等待,暫時(shí)都不要走了。
弟子羅漢提著裝水的皮囊來到了小河邊,由于天氣炎熱,一條小河已經(jīng)被蒸發(fā)得成了一條小溪。而路人都來這里取水,車馬還從小溪中穿梭而過,溪水被弄得十分污濁。
羅漢無奈,只好提著皮囊回到佛陀的身邊,告訴大家那水已經(jīng)很臟,無法將它取回來解渴做飯。建議佛陀帶領(lǐng)大家繼續(xù)前行,去找另一條河水。
佛陀看看頭上的太陽,再看看疲憊不堪的眾人,對羅漢說,你還去那里取些水來吧,上午我們就走到這里,吃了飯我們再趕行程。
羅漢心想,再去也是浪費(fèi)時(shí)間,但佛陀已經(jīng)下了指令,他只好提著皮囊再次來到溪邊。溪水依然污濁不堪,上面還漂著一些枯枝爛葉,還是無法食用。這一次,羅漢不敢空手回去,便從小溪里取了半袋泥水回來。佛陀看了污濁的泥水,對羅漢說,我不是不信任你,你沒有必要取半袋泥水回來給我看,而是應(yīng)該等在那里,等事情自己變化。
羅漢說,如果我們?nèi)ふ伊硪惶幩矗蟾啪筒皇沁@種情況。
佛陀說,不,這不符合天下人做事的道理。也許另一條河水也是這樣,那你又該怎么辦呢?現(xiàn)在你再回去,還是到那條河里去取水,這才是最近、最方便的辦法,也是我們做事的一貫道理。
羅漢很是犯難,又不能不回去,不禁道:大師讓我再去取水,是否有什么辦法,使那溪水變得清澈純凈,我將按照大師的指點(diǎn)去做。
佛陀說:你什么也不要做,只要等在那里就行,否則你將會使溪水變得更為混濁,如果所有人都不進(jìn)入那條水域,溪水早就有了變化?,F(xiàn)在你要做的是只需要等在那里,等它自己變化就行。
羅漢第三次返回溪邊,這時(shí)流動的溪水已經(jīng)帶走了枯葉,水里的泥沙也漸漸沉淀了下去。只一會兒工夫,整條小溪便變得清澈明亮,一塵不染,純凈之至了。面對這樣的情景,羅漢先是驚訝,接著就笑了起來,快樂地取回水來。
佛陀說,今天我還沒有向大家講法開示,羅漢三次取水,就算是我今天向大家的開示吧。
佛陀說,天下沒有什么東西是永恒的,也就是說,根本沒有什么事物是恒常不變的。只要你看透了這一點(diǎn),你就會懂得耐心地等待,什么變化都有可能發(fā)生。所以,作為人,我們沒有必要讓煩惱長久地停留在我們的內(nèi)心。
如果煩惱過不去,那一定是你自己在擾動,而并非煩惱本身不走。
(科荷摘自《雜文報(bào)》圖/小黑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