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塞爾是西撒哈拉沙漠中的一顆明珠,每年有數(shù)以萬計的旅游者來到這兒??墒窃诳稀とR文發(fā)現(xiàn)它之前,這里還是一個封閉而落后的地方。這兒的人沒有一個走出過大漠,據說不是他們不愿離開這塊貧瘠的土地,而是嘗試過很多次都沒有走出去。
肯·萊文當然不相信這種說法。他用手語向這兒的人問原因,結果每個人的回答都一樣:從這兒無論向哪個方向走,最后還是轉回到出發(fā)的地方。為了證實這種說法,他做了一次試驗,從比塞爾村向北走,結果三天半就走了出來。
比塞爾人為什么走不出來呢?肯·萊文非常納悶,最后他只得雇一個比塞爾人,讓他帶路,看看到底是為什么?他們帶了半個月的水,牽了兩峰駱駝,肯·萊文收起指南針等現(xiàn)代設備,只拄一根木棍跟在后面。
天過去了,他們走了大約八百英里的路程,第天的早晨,他們果然又回到了比塞爾。
這一次肯·萊文終于明白了,比塞爾人之所以走不出大漠,是因為他們根本就不認識北斗星。在一望無際的沙漠里,一個人如果憑著感覺往前走,他會走出許多大小不一的圓圈,最后的足跡十有八九是一把卷尺的形狀。比塞爾村處在浩瀚的沙漠中間,方圓上千公里沒有一點參照物,若不認識北斗星又沒有指南針,想走出沙漠,確實是不可能的。
肯·萊文在離開比塞爾時,帶了一位叫阿古特爾的青年,就是上次和他合作的人。他告訴這位漢子,只要你白天休息,夜晚朝著北面那顆星走,就能走出沙漠。阿古特爾照著去做了,三天之后果然來到了大漠的邊緣。阿古特爾因此成為比塞爾的開拓者,他的銅像被豎在小城的中央。銅像的底座上刻著一行字:新生活是從選定方向開始的。
一個人無論他現(xiàn)在多大年齡,他真正的人生之旅,是從設定目標的那一天開始的,只有設定
了目標,人生才有了真實的意義。
有個年輕人去采訪朱利斯·法蘭克博士。法蘭克博士是市立大學的心理學教授,雖然已經高齡了,卻保有相當年輕的體態(tài)。
“我在好多好多年前遇到過一個中國老人,”法蘭克博士解釋道:“那是二次大戰(zhàn)期間,我在遠東地區(qū)的俘虜集中營里。那里的情況很糟,簡直無法忍受,食物短缺,沒有干凈的水,放眼所及全是患痢疾、瘧疾等疾病的人。有些戰(zhàn)俘在烈日下無法忍受身體和心理上的折磨,對他們來說,死已經變成最好的解脫。我自己也想過一死了之,但是有一天,一個人的出現(xiàn)扭轉了我的求生意念——一個中國老人?!?/p>
年輕人非常專注地聽著法蘭克博士訴說那天的遭遇。
“那天我坐在囚犯放風的廣場上,身心俱疲。我心里正想著,要爬上通了電的圍籬自殺是多么容易的事。一會兒之后,我發(fā)現(xiàn)身旁坐了個中國老人,我因為太虛弱了,還恍惚地以為是自己的幻覺。畢竟,在日本的戰(zhàn)俘營區(qū)里,怎么可能突然出現(xiàn)一個中國人?
“他轉過頭來問了我一個問題,一個非常簡單的問題,卻救了我的命?!?/p>
年輕人馬上提出自己的疑惑:“是什么樣的問題可以救人一命呢?”
“他問的問題是,”法蘭克博士繼續(xù)說,“‘你從這里出去之后,第一件想做的事情是什么?’這是我從來沒想過的問題,我從來不敢想。但是我心里卻有答案:我要再看看我的太太和孩子們。突然間,我認為自己必須活下去,那件事情值得我活著回去做。那個問題救了我一命,因為它給我某個我已經失去的東西——活下去的理由!從那時起,活下去變得不再那么困難了,因為我知道,我每多活一天,就離戰(zhàn)爭結束近一點,也離我的夢想近一點。中國老人的問題不只救了我的命,它還教了我從來沒學過,卻是最重要的一課?!?/p>
“是什么?”年輕人問。
“目標的力量?!?/p>
“目標?”
“是的,目標,企圖,值得奮斗的事。目標給了我們生活的目的和意義。當然,我們也可以沒有目標地活著,但是要真正地活著,快樂地活著,我們就必須有生存的目標。偉大的艾德米勒·拜爾德說:‘沒有目標,日子便會結束,像碎片般地消失?!?/p>
目標創(chuàng)造出目的和意義。有了目標,我們才知道要往哪里去,去追求些什么。沒有目標,生活就會失去方向,而人也成了行尸走肉。人們生活的動機往往來自于兩樣東西:不是要遠離痛苦,就是追求歡愉。目標可以讓我們把心思緊系在追求歡愉上,而缺乏目標則會讓我們專注于避免痛苦。同時,目標甚至可以讓我們更能夠忍受痛苦。
“我有點不太懂,”年輕人猶豫地說:“目標怎么讓人更能夠忍受痛苦呢?”
“嗯,我想想該怎么說……好!想像你肚子痛,每幾分鐘就會來一次劇烈的疼痛,痛到你會忍不住呻吟起來,這時你有什么感覺?”
“太可怕了,我可以想像?!?/p>
“如果疼痛越來越嚴重,而且間隔的時間越來越短,你有什么感覺?你會緊張還是興奮?”
“這是什么問題,痛得要死怎么可能還興奮得起來,除非你是被虐待狂?!?/p>
“不,這是個懷孕的女人!這女人忍受著痛苦,她知道最后她會生下一個孩子來。在這種情況下,這女人甚至可能還期待痛苦越來越頻繁,因為她知道陣痛越頻繁,表示她就快要生了。這種疼痛的背后含有具體意義的目標,因此使得疼痛可以被忍受。
“同樣的道理,如果你已經有個目標在那兒,你就更能忍受達到目標之前的那段痛苦期。毫無疑問,當時我因為有了活下去的目標,所以使我更有韌性,否則我可能早就撐不下去了。我看見一個非常消沉的戰(zhàn)俘,于是我問他同一個問題:‘當你活著走出這里時,你第一件想做的事是什么?’他聽了我的問題之后,漸漸地,臉上的表情變了,他因為想到自己的目標而兩眼閃閃發(fā)亮。他要為未來奮斗,當他努力地活過每一天的時候,他知道離自己的目標更近了。
“我再告訴你另一件事??粗粋€人的改變這么大,而你知道你說的話對他有很大的幫助,那種感覺真是太棒!所以我又把這當成自己的目標,我要每天都盡可能地幫助更多的人。
“戰(zhàn)爭結束之后,我在哈佛大學從事一項很有趣的研究。我問年那屆的畢業(yè)學生,他們的生活是否有任何企圖或目標?你猜有多少學生有特定的目標?”
“%?!蹦贻p人猜道。
“錯了!事實上是低于%!”法蘭克博士說,“你相信嗎,個人里面只有不到個人
對他們的生活有一點想法。我們持續(xù)追蹤這些學生達年之久,結果發(fā)現(xiàn),那有目標的的畢業(yè)生比其他%的人,擁有更穩(wěn)定的婚姻狀況,健康狀況良好,同時,財務情況也比較正常。當然,毫無疑問,我發(fā)現(xiàn)他們比其他人有更快樂的生活?!?/p>
“你為什么認為有目標會讓人們比較快樂?”年輕人問。
“因為我們不只從食物中得到精力,尤其重要的是從心里的一股熱誠來獲得精力,而這股熱誠則是來自于目標,對事物有所企求,有所期待。為什么有這么多人不快樂,一個非常重要的原因就是因為他們的生活沒有意義,沒有目標。早晨沒有起床的動力,沒有目標的激勵,也沒有夢想。他們因此在生命旅途上迷失了方向和自我。
“如果我們有目標要去追求的話,生活的壓力和張力就會消失,我們就會像障礙賽跑一樣,為了達到目標,而不惜沖過一道道關卡和障礙。
“目標提供我們快樂的基礎。人們總以為舒適和豪華富裕是快樂的基本要求,然而事實上,真正會讓我們感覺快樂的卻是某些能激起我們熱情的東西。這就是快樂的最大秘密——缺乏意義和目標的生活是無法創(chuàng)造出持久的快樂的。而這就是我所說的‘目標的力量’?!??
人生箴言:
目標賦予我們生命的意義和目的。有了目標,我們才會把注意力集中在追求喜悅,而不是在避免痛苦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