聰明牌鉛筆的故事
教師留了四道數(shù)學題,每道題都包括加減乘除,算式都很長,李小波回家打開書一看就煩了。
他又趕緊上樓去找玲玲借作業(yè)本,表面上說對對答數(shù),其實是想抄答數(shù),那多省勁呀!可這次玲玲沒借給他,小波碰了釘子,氣哼哼地回來了,重新又坐到桌前,看著那幾道題直發(fā)愁,題中的每個字都在譏笑他,諷刺他。再說,寫不完作業(yè),晚上爸爸是絕對不讓看《大鬧天宮》的。
一會兒,小波趴在桌子上漸漸睡著了。朦朧中,他覺得窗外飛來一只六環(huán)黃金峰,一邊飛一邊嗡嗡地唱著歌。李小波聽它唱的歌詞好象是“李小波,不用功,算算術,腦袋疼。”小波很生氣,來到窗外,一把將黃金峰打到草叢里。小波扒開草叢,想看看黃金蜂死沒死,不料,沒找到黃金蜂,卻撿到一只金黃色的、繞著六道黑環(huán)的鉛筆,拿起一看,上面寫著“聰明牌”三個字,李小波琢磨著這鉛筆可能是剛才那只黃金蜂變的。
李小波把鉛筆帶回屋,用它寫起了作業(yè),真沒想到,四道題很快就做出來了。
從此,在“聰明牌”鉛筆的幫助下,小波的數(shù)學成績突飛猛進。天天作業(yè)得5分,回回考試得100.教師表揚他,同學稱贊他,爸爸媽媽也特別高興。
有一回,爸爸要算自來水費,媽媽叫小波來幫忙。爸爸說:“單元里住九戶三十七口人,全月水費九元六角二分,平均每人多少錢?”小剛伸手到書包里找“聰明牌”鉛筆,被媽媽攔住了,讓他用口算,小波卻張口結舌說不出。這時,恰巧玲玲來找小波,媽媽讓玲玲算,玲玲很快就算出每人平均二角六分。接著,爸爸又出了題讓小波先算:“每人水費二角六分,咱家三口人,應交水費多少錢?”小波想了又想,回答說:“八角八分”,玲玲笑著說:“不對,應該是七角八分?!眿寢尯苌鷼?爸爸也嘆了口氣,沒想到,兒子的成績,竟然都是“聰明牌”鉛筆的功勞。
小波自己也很發(fā)愁,要是那支鉛筆用完了那該怎么辦呢?眼看鉛筆只有一寸多長了,筆桿上那六道環(huán)已經(jīng)削去了五道,更何況,這兩個月以來,由于總是依賴“聰明牌”鉛筆,自己已經(jīng)變得更笨了。
第二天,學校組織幾個數(shù)學尖子生去參加和科學家見面大會,小波見到了陳景潤伯伯。他知道陳伯伯為國家爭得了榮譽,為人類做出了貢獻,那“哥德巴赫猜想”只差一步就解決了,他現(xiàn)在正日日夜夜地工作,鉆研。
小波心里一亮;我能不能用我那截寶貝鉛筆頭,幫陳伯伯快點把那一步算出來,早日為國家爭得更大榮譽呢?多難的題也難不倒我的“聰明牌”鉛筆呀!
第二天,小波早早起了床,帶上那截筆頭,跳上了開往科學院的公共汽車,到了數(shù)學研究所,傳達室的值班阿姨見他是個孩子,根本就沒讓他進去。
回到家里,他想,如果我是個老科學家的樣子,戴著眼鏡,長著胡子,阿姨準讓我進去。想著想著,抬頭一看鏡子,里面的自己真成了一個小老頭,白頭發(fā),白眉毛,白胡子,他高興得跳了起來,連忙穿上爸爸的灰制服,戴上媽媽的舊眼鏡,一個多小時后,“老科學”來到數(shù)學所門前,那個阿姨領他到樓里去找陳景潤同志,小波在樓梯拐角處被一個鼓囊囊的大口袋差點絆一跤,那阿姨告訴他說,這麻袋里裝的都是陳景潤伯伯演算的草稿紙,說著還順手抽出一張給小波看,嗬,那上面密密麻麻寫滿了算式、公式,阿姨還說,陳景潤現(xiàn)在的成績是十年功夫取得的,十年來,他每天起早貪晚的干,常常忘記吃飯睡覺,要是把他的草稿紙都聚集起來,足足有十幾麻袋。聽到這里,小波不禁摸了摸口袋中的鉛筆頭,擔心地問:“哥德巴赫猜想最后一步,還得要用多少鉛筆呀?”阿姨笑了笑說:“還要幾十萬幾百萬次的運算,如果把使用的鉛筆一支支接起來,總要用幾公里長吧!”
小波心里頓時涼了半截,他呆立一會兒,突然頭也不回地跑了。
小波一口氣跑回家,坐在鏡子前,心里非常難過:我都要變成老頭了,可還是個不及格的四年級學生,寶貴的時間像流水一樣過去了,我今后怎么辦呢?
于是,他決心向陳景潤伯伯學習,爭分奪秒,日日夜夜地干。想到這里,他把手中那截鉛筆頭用力向窗外扔去,說來也怪,那鉛筆頭又變成一只黃蜂,抖著翅膀飛走了。小波也感到下巴一陣涼爽,一摸,胡子不見了,他又恢復了原來的樣子,他真是高興極了。
小波眼前一亮,他醒了過來,他抖擻一下精神,一切又重新開始了。
聰明牌鉛筆的故事點評:
故事通過李小波的夢游經(jīng)歷,教育大家要珍惜眼前的美好時光,要通過自己刻苦的努力、勤奮的學習去爭取好成績,千萬不要去幻想去尋求那可以不勞而獲的捷徑。故事還以陳景潤為例,生動形象地告訴我們:任何科學上的成就都是辛勤勞動的結晶。通向成功的道路是一條鋪滿荊棘的坎坷不平之路,只有不畏勞苦勇于攀登的人,才有希望到達光輝的頂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