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天早晨,豹子出去打獵了。羚羊趁此機會趕忙溜到它家里,拿走了所有的鹽。
這天豹子打到許多獵物。要吃肉,就得放鹽,可豹子翻箱倒柜,找了個遍,連一粒鹽也沒找到。它問孩子們誰把鹽偷走了,孩子們異口同聲地回答是羚羊。
豹子氣壞了,發(fā)誓把羚羊抓住狠狠地教訓一頓。但它知道羚羊很狡猾,不容易對付,便想了一條計。它組織了一個聯(lián)歡會,邀請所有的動物參加。
當然羚羊也來了。等羚羊一進門,豹子就馬上抓住它,當著其他動物的面指責它不該偷鹽。但羚羊矢口否認,嘻皮笑臉地說,“豹子先生,你弄錯了,看看今天的到會者,誰的嘴還在動,說明是它偷了鹽還在吃呢?!?/p>
豹子環(huán)顧了一下四周,發(fā)現(xiàn)山羊的嘴不停地動,好像正在吃什么東西①,于是丟下羚羊又撲向了山羊,羚羊趁此機會趕快逃之夭夭了。
直至現(xiàn)在,豹子見了山羊還要吃。山羊成了羚羊的替罪羊。
①山羊是反芻動物,經(jīng)常要把吃進胃的草再倒出來重新嚼碎,所以看上好像老在吃東西的樣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