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療健腎補脾板栗香
板栗,俗稱栗子,又名瑰栗、毛栗、風栗,是我國特產(chǎn),素有“干果之王”的美譽。據(jù)科學實驗證實,栗子中含糖和淀粉高達70.1%,蛋白質(zhì)7%。此外,還含有脂肪、鈣、磷、鐵和多種維生素,特別是維生素c、b和胡蘿卜素的含量較一般干果都高。
祖國醫(yī)學認為,栗子味甘性溫,無毒,有“益氣補脾,厚腸胃,補腎強筋,活血止血”的作用?!睹t(yī)別錄》將其列為上品。陶弘景說其能“益氣,厚腸胃,補腎氣”?!侗静菥V目》則稱其有“治腎虛,腰腳無力,以袋盛生栗懸干,每日吃十余顆,次吃豬腎粥助之,久必強健”?!秷D經(jīng)本草》亦載:“果中栗最有益,治腰腳,宜生食之”。生食或熟食栗子都有治療腰腿軟弱無力、小便頻數(shù)、反胃、便血、慢性淋巴結(jié)炎和頸淋巴結(jié)核以及因脾胃虛寒引起的慢性腹瀉或因腎虛引起的久婚不育等疾病。用風干的栗子殼燒成炭再碾成粉狀,加蜂蜜調(diào)和后用水沖服可治內(nèi)痔出血。還有用栗子殼與夏枯草、丹參配合治療急性頸淋巴結(jié)炎和甲狀腺腫大。栗子最能補脾健腎、補腎強筋、活血止血,適用于脾胃虛寒引起的慢性腹瀉及腎虛所致的腰酸膝軟、腰肢不遂、小便頻數(shù)以及金瘡、骨傷腫痛等癥。用板栗50g、粳米100g煮成的栗子粥老少咸宜,既能與粳米一起健運脾胃,增進食欲,又能補腎強筋骨,尤其適合老年人機能退化所致的胃納不佳、腰膝酸軟無力、步履蹣跚者服食。
雖然古人稱頌“果中栗最有益”。但板栗由于生食難消化、熟食又易滯氣,故不宜一次吃得太多,多則易傷脾胃,吃時要細細嚼碎,待口感無渣時一點一點咽下去,才能起到效果。由于栗子所含的糖類較高,因此,在吃栗子進補的時候,要避免吃得太多,尤其是糖尿病人,以免影響血糖的穩(wěn)定。
補充糾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