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月笙舉辦宗祠落成典禮 大擺排場
在89年前的今天,1931年6月9日(農歷1931年4月24日),杜月笙舉辦宗祠落成典禮大擺排場。杜祠門前搭建的牌樓1930年初,杜月笙在高橋家鄉(xiāng)(今高東鄉(xiāng)沈家弄杜家花園)破土興建祠堂,于1931年5月落成。祠堂的房屋是五開間三進,第三進為正廳,第二進為供奉杜氏列宗“神主”牌位之所。大門前則雄踞著兩只石獅子。1931年6月9-10日,杜月笙舉辦宗祠落成典禮,在上海灘轟動一時?!昂I下勅恕倍旁麦献婢由虾F謻|高橋,發(fā)跡之后,特修建祠堂一座,以示光宗耀祖。整個建筑寬敞典雅,氣勢恢宏。又請風水先生選定6月10日為奉“主”入祠的吉日。全國各地送來的匾額、對聯、賀詞、禮品堆積如山,全上海的大、中旅館,幾乎住滿了各地賀客。9日舉行“送主”渡江的盛大游行。杜月笙組織了一支精彩的儀仗隊,由幾十面兩丈見方的國民黨黨旗和“杜”字大旗開路。長長的隊伍以蔣介石的“孝思不匱”匾額打頭,頌詞殿后。1931年6月初舉行杜祠落成典禮,這件事驚動了朝野要人、社會名流和租界里的外國官商。蔣介石除以總司令名義,送一方“孝思不匱”的大匾額外,還以“主席”的名義送了一幅祝詞,并派參軍楊虎為代表,到場宣讀頌詞。朝野顯要送匾額的不少。于右任送的匾額親題了“源遠流長”,張學良送的是“見義勇為”,吳佩孚送了“武庫世家”金匾,吹捧杜月笙是晉朝名將杜預的后裔,段祺瑞和當時的班禪喇嘛,也都送了匾額。整個儀仗隊不下五六千人,聲勢浩大,熱鬧異常。10日,舉行奉主入祠典禮,國民政府代表、政界要人、工商界巨子、幫會頭子、各界頭面人物及外國使節(jié)等共1萬多人參加,場面盛大。奉主大典甫一結束,余興即告開場。杜月笙特意邀請南北京劇界名角梅蘭芳、程硯秋、尚小云,前來會演。南京、上海的黨、政、軍、紳、商要人,不少參加了這個典禮,恭送神主入祠。遠在邊陲的新疆主席金樹仁也趕來參加。外國人中,有法租界的總領事、領事,法捕房總巡,日本總領事,還有駐在上海的日軍司令板西。當時主持慶典籌備工作的有總務主任虞洽卿、黃金榮,劇務主任張嘯林,衛(wèi)生主任王曉籟、龐京周,招待主任袁履登等。據1931年6月10日的上海報載:9日上午7時起,法租界嵩山路、華格臬路一帶,到處是各種儀仗,大旗飄揚,金牌林立。9時,6支儀仗隊從“杜公館”出發(fā),南行經李梅路轉至愷自邇路(今金陵中路)東行,折至公館馬路(今金陵東路)向南行至老西門,由小東門大街直至金利源碼頭。然后登上特備的十幾艘汽輪直駛高橋。登岸后一路汽車、人力車相接,爆竹聲轟鳴不絕,碼頭上搭有高大的牌樓。儀仗隊伍長達數里,其中有法租界政治部全體人員,公共租界英籍馬隊巡捕,法租界的法捕、華捕、越捕及工部局軍樂隊。還有上海警備司令部、公安局樂隊,各慈善團體,駐滬海軍樂隊。報上還特別點出,中國的武裝軍警,是從來不許通過租界的,那天卻整隊整隊、全副武裝,魚貫而過。據說:這是上海開埠百年來,上海人從未見過的一次“大出喪”。杜祠門前,搭著五層樓高的彩色牌樓,祠堂四周,搭蓋起100多間高大的席棚,可擺設席面200余桌。據報載,九日那天,來賓逾萬人,分3次開席,尚有多人未能入席。一共慶祝了3天。最轟動全國的是3天中日夜開演了6臺堂會戲,演的全是京劇。當時,正是京劇的黃金時代,“四大名旦”、“四大坤旦”,老生各個流派的創(chuàng)始人和代表人如馬連良、譚富英、言菊朋等都被邀請來了,加上上海的名演員和名票友,3天6臺戲,幾乎全是“人間難得幾回聞”的好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