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國物理學家保羅·狄拉克誕生
在118年前的今天,1902年8月8日(農(nóng)歷1902年7月5日),英國物理學家保羅·狄拉克誕生。保羅·狄拉克狄拉克(PaulAdrieMauriceDirac,1902年8月8日~1984年10月20日),英國理論物理學家,量子力學的奠基者之一,因狄拉克方程獲得1933年諾貝爾獎。狄拉克出生于英格蘭西南部的布里斯托,在布里斯托大學取得電子工程和數(shù)學兩個學位之後,於1926年在劍橋大學取得博士學位。他對物理學的主要貢獻是:給出描述相對論性費米粒子的量子力學方程(狄拉克方程),給出反粒子解;預(yù)言磁單極;費米—狄拉克統(tǒng)計。另外在量子場論尤其是量子電動力學方面也作出了奠基性的工作。在引力論和引力量子化方面也有杰出的工作。他一生著作不少.他的《量子力學原理》,一直是該領(lǐng)域的權(quán)威性經(jīng)典名著,甚至有人稱之為「量子力學的圣經(jīng)」。狄拉克(1902—1984)是英國物理學家。1902年8月8日誕生在英格蘭布里斯托爾。狄拉克在職業(yè)學校上中學,1918年畢業(yè)后考入布里斯托爾大學電機系。1921年大學畢業(yè),獲電氣工程學士學位。1923年考入劍橋大學圣約翰學院當數(shù)學研究生。1925年開始研究由海森伯等人創(chuàng)立的量子力學,1926年發(fā)表題為《量子力學》的論文,獲劍橋大學物理學博士學位,應(yīng)邀任圣約翰學院研究員。1929年周游各國,作學術(shù)訪問,先在美國逗留了五個月,后來和海森伯一起訪問日本,再橫貫西伯利亞,回到英格蘭。1930年選為英國倫敦皇家學會會員。1932到1969年,狄拉克任劍橋大學數(shù)學教授。他還擔任過美國威斯康星大學、密執(zhí)安大學、普林斯頓大學、邁阿密大學等有名學府的訪問教授。1933年狄拉克和薛定諤一起分享當年度諾貝爾物理學獎金。1971年起任劍橋大學榮譽教授,兼任美國佛羅里達州立大學物理學教授。1984年10月24日逝世。終年82歲。點評:狄拉克方程,量子輻射理論的創(chuàng)始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