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舟名普慈,吳郡海虞錢氏子。
世業(yè)儒,出家破山寺。
往參鄧尉山萬峰和尚,付以法偈,遂結(jié)廬太湖西洞庭山。
三十年不過湖。
聞虛白旵公在安溪東明說法,親承萬峰祖印,遂往叩。
旬日大悟,遂居?xùn)|明演法,為萬峰法嗣。
景泰元年,示寂,全身塔在東明左側(cè)。
有《頌古詩》行世。
拋卻長竿卷卻絲,手?jǐn)y蓑笠獻(xiàn)新詩。
果然月照池如鏡,不是漁人下釣時。
淚滿羅衣酒滿卮,一聲歌斷怨傷離。
如今兩地心中事,直是瞿曇也不知。
風(fēng)波不動影沉沉,翠色全微碧色深。
應(yīng)是水仙梳洗處,至今青黛鏡中心。
每嗟船子慣垂綸,恒泊溪邊荻映身。
人問不言頭自點(diǎn),恐驚魚去不應(yīng)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