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自披榛上筑城,以公題榜壯圖經(jīng)。
名佳應(yīng)與溪山久,地勝渾疑草木靈。
到喜琴樽能滿意,退嫌圭組只勞形。
異時邦俗思賢化,還似甘棠愛此亭。
山僧有硯名龍尾,此石來從歙溪水。
通明直可照發(fā)毛,瑩滑不容安手指。
案上長疑片月生,匣中自有浮云起。
蒼然顏色涵秋波,不學(xué)端州夸嫩紫。
溪匠琢為寒瓦形,如從銅雀初飄零。
只仍故狀不復(fù)改,獨有亂點生繁星。
高閑上人妙書札,什襲藏來時一發(fā)。
拂開輕霧磨煙煤,揮灑霜毫冰紙滑。
咄嗟此硯何為哉,世上別有潤色材。
胡不往焉與徘徊,日濡大筆把詔裁,
無久滯此空塵埃。
天下以中為大本,天地得中能自生。
古之圣賢一用中,政刑禮樂萬事平。
於戲后世中道喪,政分寬猛刑重輕。
禮非儉陋則奢僭,樂不專一須鏘鏗。
其間萬事亦頗僻,或過不及誰與繩。
今公奮然力追救,大署中字為齋名。
謂中之跡不可見,粲焉其道存六經(jīng)。
尚書洪范有皇極,春秋王道為權(quán)衡。
在易之爻貴二五,于詩無邪義甚明。
子思著篇究根柢,王通命說垂儀刑。
夜探群書味中理,雞鳴而作還奉行。
出處語默皆時中,措諸萬事無側(cè)傾。
有時賓至相與樂,詠歌亦作中和聲。
檐前竹樹有中色,四序不改長青青。
公今一州貳守政,千里猶變中庸甿。
異時朝廷贊天子,擴之四海中道成,
至得攝齊升公齋,一聽中論退服膺。
野館臨空闊,江城起暮寒。
年光去天末,雪意上云端。
自失歸禽影,能侵病客肝。
莫將愁對景,入夜轉(zhuǎn)漫漫。
盈數(shù)號良月,應(yīng)鍾飛律灰。
當(dāng)年凝間氣,此際毓元臺。
出契千齡運,居為百辟魁。
智多全德水,位峻冠朝槐。
經(jīng)世雄門盛,熙邦鉅業(yè)開。
賚商名掩傅,平蔡略輕裴。
肅物嚴(yán)秋去,充閭慶旦來。
最誰興善頌,蒙顧實微才。
圭袞榮長亭,松筠歲不摧。
相階常煥耀,巖石鎮(zhèn)崔嵬。
適限縻官句,無緣薦壽杯。
應(yīng)天五福外,更愿事康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