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目下耳赫如鑒,福善禍淫平如衡。
顏癯胡夭跖胡壽,秀氏乃富憲乃貧。
伯道無兒湯有后,造物豈是鑒不明。
孔明遺恨懿血食,造物豈是衡不平。
當(dāng)知稟氣有清濁,所以人品有善惡。
至若夭壽與賤貴,又是稟氣有厚薄。
清濁厚薄物自圣,洪纖高下天何言。
君子惟以理自充,英雄難與造物爭。
前人論理不論氣,不信試問劉鑒衡。
人言行路險于山,君卻乘槎欲問天。
畢竟家邦總聞達(dá),雞鳴猛著祖生鞭。
六縣歡娛已獨(dú)勞,肯心行善是人豪。
乞憐請命繭絲價,起死回生鼎釜熬。
誰謂他人無力氣,不于好事拔毫毛。
老夫贊詠非夸詡,此在春秋亦合褒。
翱翔碧水又蓬山,再入郎闈即丐閒。
屢疏朝端詞梗梗,一麾道院政斑斑。
閣因書創(chuàng)家鄒魯,堂以親名行冉顏。
所恨與公非識面,一詩寄雁寫潸潸。
孩提均識有其親,未有君家最睦姻。
遜畔以全諸父義,在原此豈婦人仁。
一門鄒魯斯文地,三世羲皇太古人。
朱紫滿門直余事,九京可作百其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