陰山女漢服,初裁淚如雨。
自看顏色宜漢裝,琵琶豈復傳胡譜。
赤車使者傳琵琶,翩然雌鳳隨凰去。
豈不憐此女兒心,父母生身遠有祖。
平生父母九原恨,得幸一朝收拾取。
使者高義重咨嗟,衣裳盟會其敢許。
漢裝漢曲陰山墳,七十年來愁暮云。
即今山川還漢家,泉下女兒聞不聞。
誰將一樽內庫酒,招此芳魂亦何有。
崔盧舊族自豪英,顧此女兒慚色否。
巍巍之功惟陛下,萬歲百男固宗社。
赫赫雷電暫出車,陶陶韶濩詠歸馬。
墨莊侍讀如尚在,應有好辭獻壽斝。
根冷花難也自開,何須獻納在云臺。
幾多得意人潛恨,江令傷心幽澗梅。
此日梅花剩足依,明年歸只詠公詩。
不堪灞水匆匆別,待寄越膏重覓辭。
遠戎深入震中原,為問何人守薊門。
力業(yè)論天初已繆,和親割地竟難存。
將軍不戰(zhàn)喜三北,逐客何堪厭七奔。
尚有微誠思獻策,千行血淚叩天閽。
吾友陳無己,文會班生廬。
是時與林侯,有若同隊魚。
相見元無約,相別詎有謨。
那知數歲後,聚首如當初。
眷言二三子,今來安穩(wěn)無。
意氣充眉宇,比昔姣且都。
乃見松與柏,不似柳與蒲。
憐我守枯禪,談笑便甘腴。
何如又為別,淚下青霜俱。
男兒志四海,不辱黃金軀。
試看習主簿,窮悴能著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