庠齋三歲最無功,羞愧宣王祿萬鐘。
猶欲談經(jīng)誰復信,相招執(zhí)龠便須従。
陳風清凈眠真足,齊俗強梁懶不容。
久爾安閑長自怪,此行磨折信天工。
熙寧六年九月,天章閣待制李公,自登州來守此邦。
愛其山川泉石之勝,怡然有久留之意。
此邦之人,安公之惠,亦欲公之久于此也。
然自其始至,而民知其方將復用,懼其不能久矣。
明年二月,詔書移牧河間,邦之父兄皆惜其去。
雖公亦將留焉而不可得也。
于是數(shù)與其僚燕于湖上,曰:“北方幸安,余將復老于此。
”酒酣,賦詩以別,従而作者三人。
公平生喜為詩,所至成編,及來此邦而未嘗有所為,故尤貴之。
遂相與刻于石,以慰邦人之思焉。
東來亦何恃,夫子此分符。
談笑萬事畢,樽罍眾客俱。
高情生遠岫,清興發(fā)平湖。
坐使羈游士,能忘歲月徂。
縱歡真樂易,恨別不須臾。
廟幄新謀帥,河間最近胡。
安邊本余事,清賞信良圖。
應念茲園好,流泉海內(nèi)無。
春去堂堂不復追,空余草木弄晴暉。
交游歸雁行將盡,蹤跡鳴鳩懶韻不飛。
老大未須驚節(jié)物,醉狂兼得避危機。
東風雖有經(jīng)旬在,芳意従今日日非。
〈四月十一日立夏。
〉
天命無不全,人事每自傷。
譬如摩尼珠,宛轉有余光。
藻飾不能加,塵垢豈有亡。
世人未嘗識,姑射手自將。
我公體自然,率性非勉強。
馳驅(qū)四十年,不入憂患場。
晚歲事蒙養(yǎng),斂退就此堂。
小儒豈知道,宿昔窺門墻。
申屠師無人,無足亦自忘。
如逢鄭執(zhí)政,一笑先生傍。
圯下相逢南北人,三邀不倦識天真。
十年卻見谷城下,寂寞同收一夢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