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帶胡奴騎且牽,銀騣白鼻兩爭先。
八坊龍種知何數(shù),乞與岐邠并錦韉。
送君守山陽,羨君食淮魚。
送君使鐘陵,羨君江上居。
憐君喜為吏,臨行不欷歔。
紛紛出歌舞,綠發(fā)照瓊梳。
歸鞍踏涼月,倒盡清樽余。
嗟我病且衰,兀然守文書。
齒疏懶食肉,一飯甘青蔬。
愛水亦已干,塵土生空渠。
清貧雖非病,簡易由無儲。
家使赤腳嫗,何煩短轅車。
君船系東橋,茲行尚徐徐。
對我竟不飲,問君獨(dú)何歟。
江槎出沒浮犀牛,波濤掀天谷為洲。
江寒水落驚霜秋,危根瘦節(jié)鳴寒流。
脆朽吹去誰鐫鎪,連峰疊嶂立酋酋。
吾家此山不易得,十年棄置空自尤。
猿號鶴唳豈無意,委虵怪我懷羔裘。
西歸父老拍手笑,笑憶翁子躬薪樵。
去時三山今有五,不問故園惟一丘。
伯時作《龍眠山莊圖》,由建德館至垂云沜,著錄者十六處,自西而東凡數(shù)里,巖崿隱見,泉源相屬,山行者路窮于此。
道南溪山,清深秀峙,可游者有四:曰勝金巖、寶華巖、陳彭漈、鵲源。
以其不可緒見也,故特著于后。
子瞻既為之記,又屬轍賦小詩,凡二十章,以繼摩詰輞川之作云。
建德館龍眠淥凈中,微吟作云雨。
幽人建德居,知是清風(fēng)主。
墨禪堂此心初無住,每與物皆禪。
如何一丸墨,舒卷化山川。
華巖堂佛口如瀾翻,初無一正定。
畫作正定看,于何是佛性。
云薌閣清溪便種稻,秋晚連云熟。
不待見新春,西風(fēng)薌自足。
發(fā)真塢山開稍有路,水放亦成川。
游人得所息,真意方澹然。
薌茅館山居少華麗,牽茅結(jié)凈屋。
此間不受塵,幽人亦新沐。
瓔珞巖泉流逢石缺,脈散成寶網(wǎng)。
水作瓔珞看,山是如來想。
棲云室石室空無主,浮云自去來。
人間春雨足,歸意帶風(fēng)雷。
秘全庵世道自破碎,全理未嘗違。
溪山亦何有,永覺平日非。
延華洞共恨春不長,逡巡就搖落。
一見洞中天,真知世間惡。
澄元谷石門日不下,潭鏡月長臨。
細(xì)細(xì)溪風(fēng)渡,相看識此心。
雨花巖巖花不可攀,翔蕊久未墮。
忽下幽人前,知子觀空坐。
泠泠谷層崖落飛泉,微風(fēng)泛喬木。
坐遣谷中人,家家有琴筑。
玉龍峽白龍晝飲潭,修尾掛石壁。
幽人欲下看,雨雹晴相射。
觀音巖倚巖開翠屏,臨潭置苔石。
有所獨(dú)無人,君心得未得。
垂云沜未見垂云沜,其如歸興何。
路窮雙足熱,為我洗盤陀。
勝金巖置馬步巖間,巖前得平地。
肴蔬取行簏,粗飽有遺味。
寶華巖團(tuán)團(tuán)寶華巖,重重蔭珍木。
歸來得商鼎,試鬻溪邊綠。
陳彭漈蒼壁立精鐵,縣泉瀉天紳。
山行見已久,指與未來人。
鵲源溪深龜魚驕,石瘦椿楠勁。
借子木蘭船,寬我芒鞋病。
〈四詩皆記伯時所畫。
〉
國老無心豈為身,五年朝謁慰簪紳。
元臣事業(yè)通三世,舊將威名服四鄰。
遍閱后生真有道,欲談前事恐無人。
比公惟有凌云檜,歲歲何妨雨露新。
齊魯元勛古太師,寂寥千載恐無之。
昔歸暫縮經(jīng)邦手,復(fù)起還當(dāng)問道時。
入謁何曾須掖侍,到家依舊擁旌麾。
孔公靈壽固應(yīng)在,秋晚香山訪佛祠。
西都風(fēng)物漢唐余,天作溪山養(yǎng)退居。
盈尺好花扶幾杖,拂天修竹倚庭除。
白頭伴侶誰猶健,率意壺?食久已疏。
〈公昔與司馬公同居洛下,常與諸老為真率之會,酒肴果蔬,隨有而具。
〉我欲試求三畝宅,従公它日賦歸歡。
〈先人昔游洛中,有卜筑之意,不肖常欲成就先志,顧未暇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