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ī yè yī zhī huā
藥材名稱 | 七葉一枝花 |
藥材拼音 | qī yè yī zhī huā |
藥材別名 | 蚤休、草河車、金線重樓、獨角蓮 |
英文名稱 | paris polyphylla |
功效分類 | 清熱解毒藥 |
藥用部分 | 百合科植物七葉一枝花Paris poly-phylla Smith的根莖。 |
(動)植物形態(tài) | 多年生草本。根莖肥厚,黃褐色,結節(jié)明顯。莖直立,圓柱形,常帶紫紅色或青紫色,基部有1~3片膜質(zhì)葉鞘包莖。葉輪生莖頂,通常7片;葉片長圓狀披針形、倒卵狀披針形或倒披針形,長8~27厘米,寬2.2~10厘米,先端急尖或漸尖,基部楔形,全緣,膜質(zhì)或薄紙質(zhì)。花柄出自輪生葉中央,通常比葉長,頂生一花;花兩性,外輪花被片4~6,狹卵狀披針形;內(nèi)輪花被片狹條形,長超過外輪或近等長;雄蕊8~12,花藥短,與花絲近等長或稍長;花柱粗短。蒴果紫色,3~6瓣開裂。種子多數(shù),具鮮紅色多漿汁的外種皮。 |
產(chǎn)地分布 | 生長于高海拔1800米至3200米林下。主要產(chǎn)于廣西、貴州、云南、西藏、四川等地。 |
采收加工 | 秋季采挖,除去須根,洗凈,曬干。 |
藥材性狀 | 根莖類圓柱形,多平直,直徑1~2.5厘米。外表黃褐色或灰棕色,有環(huán)節(jié),膨大頂端具凹陷的莖殘基。質(zhì)堅實,易折斷,斷面平坦,粉質(zhì),少數(shù)部分角質(zhì),粉質(zhì)者粉白色,角質(zhì)者淡黃棕色,可見草酸鈣針晶束亮點。氣微,味苦。以粗壯、質(zhì)堅實、斷面色白、粉性足、無泥沙者為佳。 |
性味歸經(jīng) | 性微寒,味苦。有小毒。歸肝經(jīng)。 |
功效作用 | 清熱解毒,消腫止痛,涼肝定驚。屬清熱藥下屬分類的清熱解毒藥。 |
臨床應用 | 內(nèi)服:煎湯,3~10克;研末,每次1~3克。外用:適量,磨汁涂布、研末調(diào)敷或鮮品搗敷。主治癰腫瘡毒,咽腫喉痹,乳癰,毒蛇咬傷,跌打傷痛,肝熱抽搐。 |
藥理研究 | 七葉一枝花煎劑體外對金黃色葡萄球菌、溶血性鏈球菌、腦膜炎雙球菌、痢疾桿菌、傷寒桿菌、副傷寒桿菌、大腸桿菌和銅綠假單胞菌均有不同程度的抑菌作用;甲醇提取物在體外對宋內(nèi)痢疾桿菌、黏質(zhì)沙雷桿菌、大腸桿菌、敏感和耐藥金黃色葡萄球菌均有明顯的抑制作用;乙醇提取物和水提物對流感甲型病毒及流感亞洲甲型病毒均有抑制作用,而乙醇提取物有殺滅鉤端螺旋體作用,同濃度的水煎劑則無此作用。其甲醇提取物體外可抑制HeLa瘤株、L929瘤株生長;在體內(nèi)實驗中,甲醇提取物和水提物均對艾氏腹水瘤EAC有效;總皂苷亦可抑制H22實體瘤的生長。此外,七葉一枝花尚有殺精子、平喘、止咳、收縮子宮等作用。 |
化學成分 | 七葉一枝花含薯蕷皂苷元-3-O-β-D-吡喃葡萄糖苷(diosgenin-3-O-β-D- glucopyranoside)、蚤休甾酮(parister-one)、肌酐(creatinine)和氨基酸等。 |
使用禁忌 | 虛寒證、陰性瘡瘍及孕婦禁服。 |
配伍藥方 | ①治蛇咬傷:七葉一枝花根10克,研末開水送服,每日二至三次;另以七葉一枝花鮮根搗爛,或加甜酒釀?chuàng)v爛敷患處。(《浙江民間常用草藥》) ②治中鼠莽毒:金線重樓根。磨水服。(《瀕湖集簡方》) ③治脫肛:蚤休,用醋磨汁。外涂患部后,用紗布壓送復位,每日可涂二至三次。(《廣西民間常用草藥》) |
功效與作用:收斂固澀、益氣生津、補腎寧心。屬收澀藥分類下的斂肺澀腸藥。
功效與作用:清熱養(yǎng)肝瀉火、明目退翳。屬清熱藥下屬分類的清熱瀉火藥。
功效與作用:益氣健脾、祛痰平喘、行氣化濕、舒筋活絡。屬補虛藥下屬分類的補氣藥。
功效與作用:清熱、利濕、解毒、止血。屬清熱藥下分類清熱解毒藥。
功效與作用:潤肺下氣、消痰止咳。屬化痰止咳平喘藥下屬分類的止咳平喘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