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uā zǐ jīn
藥材名稱 | 瓜子金 |
藥材拼音 | guā zǐ jīn |
藥材別名 | 竹葉地丁、小遠志、黃瓜仁草、丁蒿、苦遠志、金鎖匙、神砂草 |
英文名稱 | Herba Polygalae Japonicae |
功效分類 | 活血止痛藥 |
藥用部分 | 遠志科植物瓜子金Polygala jaPonica Houtt.的干燥全草。 |
(動)植物形態(tài) | 多年生草本,高10~30厘米。根圓柱形,細長。莖叢生,直立或斜生,被柔毛。葉互生,葉片卵形至卵狀披針形,長1~3厘米,寬0.5~1厘米,先端短尖,基部圓形或楔形,全緣,葉脈和葉緣均被細柔毛,葉片上則近于無毛,葉柄短,苞片小,萼片小,萼片5,有細毛,外面3片小,內面2片大,花瓣狀,花瓣3片,中間龍骨瓣背面頂部有撕裂成條的雞冠狀附屬物,兩側花瓣下部1/3與花絲鞘貼生,內面下部具短柔毛,雄蕊8,花絲全部連合成鞘,雌蕊1,子房2室,花柱微彎,柱頭2,不等長,蒴果圓而扁,頂端凹,具較寬翅,邊緣無緣毛,萼片宿存。種子卵形,微扁,密被柔毛,頂端有3長裂的假種皮?;ㄆ?~5月,果期5~6月。 |
產地分布 | 生于平原、田埂、山坡或荒野等處。分布于陜西、甘肅、青海、河南、山東、安徽、浙江、江西、福建、臺灣、湖北、湖南、廣東、廣西、四川、貴州、及云南等省區(qū)。 |
采收加工 | 春末花開時采挖,除去泥沙,曬干。 |
藥材性狀 | 根呈圓柱形,稍彎曲,直徑可達4毫米,表面黃褐色,有縱皺紋,質硬,斷面黃白色。莖少分枝,長10~30厘米,淡棕色,被細柔毛。葉互生,展平后呈卵形或卵狀披針形,長1~3厘米,寬0.5~1厘米,側脈明顯,先端短尖,基部圓形或楔形,全緣,灰綠色,葉柄短,有柔毛。總狀花序腋生,最上的花序低于莖的頂端;花蝶形。蒴果圓而扁,直徑約5毫米,邊緣具膜質寬翅,無毛,萼片宿存。種子扁卵形,褐色,密被柔毛。氣微,味微辛苦。 |
性味歸經 | 性平,味辛、苦。歸肺經。 |
功效作用 | 祛痰止咳,活血消腫,解毒止痛。屬活血化瘀藥下屬分類的活血止痛藥。 |
臨床應用 | 內服:煎湯,6~15克,鮮品30~60克;或研末;或浸酒。外用:適量,搗敷或研末調敷。用治咳嗽痰多,咽喉腫痛,外治跌打損傷,療瘡癤腫,蛇蟲咬傷。 |
藥理研究 | 具有鎮(zhèn)靜催眠、溶血作用。 |
化學成分 | 瓜子金根含三萜皂甙,樹脂,脂肪油,遠志醇及四乙酸酯。地上部分含瓜子金皂甙甲、乙、丙、丁與瓜子金皂甙I- XIX。葉含山柰酚-3-O-6〃-O-(3-羥基-3-甲基-戊二酰基)葡萄糖甙,紫云英甙,山柰酚3-(6”-乙酰基)葡萄糖甙,山柰酚3,7-二葡萄糖甙。 |
使用禁忌 | 尚不明確。 |
配伍藥方 | ①治痰咳:瓜子金根60克,酌加水煎,頓服。(《福建民間草藥》) ②治咳嗽:瓜子金60克(或根15~30克),柿根30克,南沙參15克。煎服。(《安徽中草藥》) ③治百日咳:瓜子金15克。煎水,兌蜂蜜服。(《貴陽民間草藥》) ④治跌打損傷,疔瘡癰疽:瓜子金研末。每次6克,每日3次,用黃酒送服。另取藥粉適量,用黃酒調敷。(《浙江民間常用草藥》) ⑤治刀傷,接骨:瓜子金研末或搗絨,敷刀傷處;骨折,瓜子金30克,搗絨,拌酒糟外包患處。(《貴州草藥》) ⑥治關節(jié)炎:瓜子金根60~90克。煎水服,每日1~2次。(《福建民間草藥》) ⑦治吐血:瓜子金15克。煎水服。(《貴州草藥》) ⑧治失眠:瓜子金15克。煎水服。(《安徽中草藥》) |
功效與作用:收斂固澀、益氣生津、補腎寧心。屬收澀藥分類下的斂肺澀腸藥。
功效與作用:清熱養(yǎng)肝瀉火、明目退翳。屬清熱藥下屬分類的清熱瀉火藥。
功效與作用:益氣健脾、祛痰平喘、行氣化濕、舒筋活絡。屬補虛藥下屬分類的補氣藥。
功效與作用:清熱、利濕、解毒、止血。屬清熱藥下分類清熱解毒藥。
功效與作用:潤肺下氣、消痰止咳。屬化痰止咳平喘藥下屬分類的止咳平喘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