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uǐ jiàn yǔ
藥材名稱 | 鬼箭羽 |
藥材拼音 | guǐ jiàn yǔ |
藥材別名 | 四棱樹、鬼箭、衛(wèi)矛、見腫消、麻藥 |
英文名稱 | ramuli euonymi |
功效分類 | 活血調經藥 |
藥用部分 | 衛(wèi)矛科植物衛(wèi)矛Euonymus alatus (Thunb.) Sieb.的帶翅嫩枝或枝翅。 |
(動)植物形態(tài) | 落葉灌木,全體光滑無毛,多分枝。小枝常呈四棱形,帶綠色,健壯的枝上常生有扁條狀木栓翅,翅寬達1厘米,棕褐色。單葉對生,倒卵形至橢圓形或廣披針形,稍膜質,先端短尖或漸尖,基部銳形或楔形,邊緣具密而細銳的鋸齒;上面有光澤,深綠色,下面淡綠色,秋季呈紅色,主脈在葉兩面均稍隆起。聚傘花序通常由3朵花組成,花小,兩性,淡黃綠色;萼4淺裂;花瓣4,近圓形,邊緣有時呈微波狀;雄蕊4枚,花絲短,著生于花盤上;子房與花盤合生。蒴果橢圓形,表面光滑,綠色或紫綠色。種子淡褐色,橢圓形或卵形,外被橘紅色假種皮?;ㄆ?~6月,果熟期9~10月。 |
產地分布 | 生于山野,或栽培于庭園。分布于我國華北、華中、華東以及西南各地。 |
采收加工 | 全年可采,割取枝條后除去嫩枝及葉,曬干?;蚴占涑釥钗?,曬干。 |
藥材性狀 | 枝細長圓柱形,長40~50厘米,直徑0.4~1厘米,表面粗糙,暗灰綠色至灰綠色,有縱皺紋及灰白色縱生的皮孔。木栓質翅4條,扁平片狀,近莖處稍厚,向外漸薄,寬4~10毫米,表面灰棕色至暗棕紅色,有微細致密縱直紋或微波狀彎曲紋理,有的現橫向凹紋,翅極易剝落,枝條上常見斷痕。枝堅硬而韌,斷面淡黃白色,纖維性。翅質輕脆,斷面平整,棕黃色,細顆粒性。氣微,味微苦、微澀。 |
性味歸經 | 性寒,味苦。歸肝經、脾經。 |
功效作用 | 行血通經、散瘀止痛。屬活血化瘀藥下屬分類的活血調經藥。 |
臨床應用 | 用量6~10克,煎服。用治月經不調、產后瘀血腹痛、跌打損傷腫痛、蟲積腹痛。 |
藥理研究 | 具有調節(jié)血脂,降低血糖的作用。動物實驗表明,水煎劑有降血糖作用。臨床給糖尿病人口服,100~1000毫克,有一定療效。 |
化學成分 | 含表無羈萜醇、無羈萜、槲皮素、衛(wèi)矛醇、鬼箭羽堿、雷公藤堿、油酸、亞油酸、亞麻酸、己酸、乙酸、苯甲酸、豆甾-4-烯-3-酮、豆甾-4-烯-3,6-二酮、6-β-羥基豆甾-4-烯-3-酮、β-谷甾醇等甾類及香橙素、D-兒茶素、去氫雙兒茶素等黃酮類成分。 |
使用禁忌 | 孕婦、氣虛崩漏者禁服。 |
配伍藥方 | ①治月經不調:鬼箭羽莖枝15克。水煎,兌紅糖服。(《湖南藥物志》) ②治血崩:鬼箭羽10克,當歸10克,甘草10克。水煎,日服2次。(《東北藥用植物》) ③治腎炎:鬼箭羽莖皮60克。水煎取汁,用藥汁打雞蛋茶喝。(《河南中草藥手冊》) ④治感冒:衛(wèi)矛莖枝30克。水煎服。(《福建藥物志》) ⑤治干咳:鬼箭羽、紅棗各30克,煎服。(《浙江民間草藥》) |
功效與作用:收斂固澀、益氣生津、補腎寧心。屬收澀藥分類下的斂肺澀腸藥。
功效與作用:清熱養(yǎng)肝瀉火、明目退翳。屬清熱藥下屬分類的清熱瀉火藥。
功效與作用:益氣健脾、祛痰平喘、行氣化濕、舒筋活絡。屬補虛藥下屬分類的補氣藥。
功效與作用:清熱、利濕、解毒、止血。屬清熱藥下分類清熱解毒藥。
功效與作用:潤肺下氣、消痰止咳。屬化痰止咳平喘藥下屬分類的止咳平喘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