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ōng wèi zi
藥材名稱 | 茺蔚子 |
藥材拼音 | chōng wèi zi |
藥材別名 | 益母子、沖玉子、益母草子、小胡麻、苦草子 |
英文名稱 | motherwort fruit |
功效分類 | 活血調(diào)經(jīng)藥 |
藥用部分 | 唇形科植物益母草Leonurus japonicus Sweet.的果實(shí)。 |
(動(dòng))植物形態(tài) | 一年生或二年生草本,高60-100厘米。莖直立,四棱形,有糙伏毛,葉對生。小堅(jiān)果褐色,三棱形,上端較寬而平截,基部楔形,長約2.5毫米?;ㄆ?~9月,果期7~10月。 |
產(chǎn)地分布 | 生于田埂、路旁、溪邊或山坡草地,尤以向陽地帶為多,生長地可達(dá)海拔3000m以上。我國各地均產(chǎn)。 |
采收加工 | 秋季果實(shí)成熟時(shí)采收全株,曬干,打下果實(shí),除去葉片、雜質(zhì)。 |
藥材性狀 | 小堅(jiān)果矩圓形,具三棱,長2~3毫米,直徑1~1.5毫米,上端平截,下端漸窄,有凹人的果柄痕。表面灰褐色或褐色,有稀疏的深色斑點(diǎn)。切面果皮褐色,胚乳、子葉白色,富油質(zhì)。氣無,味微苦。 |
性味歸經(jīng) | 性微寒,味辛、甘。歸心包經(jīng)、肝經(jīng)。 |
功效作用 | 活血調(diào)經(jīng)、清肝明目。屬活血化瘀藥分類下的活血調(diào)經(jīng)藥。 |
臨床應(yīng)用 | 用量5~10克。用治肝熱頭痛、目赤腫痛等癥。 |
藥理研究 | 有降壓、興奮子宮等作用。 |
化學(xué)成分 | 本品含益母草寧堿、水蘇堿、亞麻酸、油酸等成分。 |
使用禁忌 | 瞳孔散大者及陰虛血崩者慎用。 |
配伍藥方 | ①治子宮脫垂:茺蔚子15克,枳殼12克:水煎服。(《湖南藥物志》) ②治頭昏暈,三赤腫痛:茺蔚子10克,菊花10克,白蒺藜10克,川牛膝10克。水煎服。(《四川中藥志》1979年) ③治高血壓:茺蔚子、黃芩各9克,夏枯草、生杜仲、桑寄生各15克。水煎服。(《青島中草藥手冊》) ④治乳癰惡痛:茺蔚子搗敷及取汁服。(《普濟(jì)方》) |
功效與作用:收斂固澀、益氣生津、補(bǔ)腎寧心。屬收澀藥分類下的斂肺澀腸藥。
功效與作用:清熱養(yǎng)肝瀉火、明目退翳。屬清熱藥下屬分類的清熱瀉火藥。
功效與作用:益氣健脾、祛痰平喘、行氣化濕、舒筋活絡(luò)。屬補(bǔ)虛藥下屬分類的補(bǔ)氣藥。
功效與作用:清熱、利濕、解毒、止血。屬清熱藥下分類清熱解毒藥。
功效與作用:潤肺下氣、消痰止咳。屬化痰止咳平喘藥下屬分類的止咳平喘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