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iǎo yè lián
藥材名稱 | 小葉蓮 |
藥材拼音 | xiǎo yè lián |
藥材別名 | 雞素苔、銅筷子、桃耳七 |
英文名稱 | Little lotus |
功效分類 | 活血調(diào)經(jīng)藥 |
藥用部分 | 小檗科植物桃兒七Podophyllum hexandrum Royle的成熟果實。 |
(動)植物形態(tài) | 多年生草本,高50~60厘米。根莖粗壯,節(jié)上著生多數(shù)淡褐色或紅褐色馬尾狀根,長可達15厘米。莖直立,單一,有縱向條紋,基部有2~4個膜質(zhì)鞘。葉2~3枚,生于莖頂,有長柄,似莖的分枝;葉近圓形,3~5深裂,幾裂至基部,裂片常再次分裂至中部;基部心形,邊緣有疏鋸齒?;▎紊?,先葉開放;著生于葉柄的交叉處或稍上方,花梗長達5厘米;萼片6,早落;花瓣6,倒卵狀長圓形,淡粉紅色,2輪,外輪花瓣較大,先端圓,基部漸狹,邊緣波狀;雄蕊6枚,花藥長圓形,花絲基部加寬;子房近圓形,幾無花柱,柱頭盾狀。漿果卵圓形,下垂,熟時紅色。種子多數(shù),黑色?;ㄆ?~6月,果期7~9月。 |
產(chǎn)地分布 | 生于高山草叢中、林下或灌叢中。分布于陜西、甘肅、寧夏、青海、湖北等地。 |
采收加工 | 春秋季挖取,除去泥土,曬干。 |
藥材性狀 | 果實呈橢圓形或近圓形,多壓扁,長3~5.5厘米,直徑2~4厘米。表面紫紅色或紫褐色,皺縮,有的可見露出的種子。頂端稍尖,果梗黃棕色,多脫落。果皮與果肉粘連成薄片,易碎,內(nèi)具多數(shù)種子。種子近卵形,長約4毫米;表面紅紫色,具細皺紋,一端有小突起;質(zhì)硬;種仁白色,富油性。氣微,味酸甜、澀;種子味苦。 |
性味歸經(jīng) | 性平,味甘。歸經(jīng)無。 |
功效作用 | 調(diào)經(jīng)活血。屬活血化瘀藥下屬分類的活血調(diào)經(jīng)藥。 |
臨床應用 | 用量3~9克,多入丸散服。用于血瘀經(jīng)閉,難產(chǎn),死胎、胎盤不下。 |
藥理研究 | 主要成分是蓮藕多糖和蓮藕酸等。據(jù)研究,小葉蓮具有多種藥理作用。 |
化學成分 | 含木脂素類、黃酮類及皂苷、鞣質(zhì)和多糖等成分。木脂素類成分主要為鬼臼脂素,黃酮類成分主要為槲皮素和山柰酚等。藥理試驗結(jié)果表明,小葉蓮含有的鬼臼脂素有抗癌作用、抗單純性皰疹病毒和免疫抑制、抗生育等作用,但毒性較大。而黃酮部分毒性較小,有鎮(zhèn)咳,平喘、祛痰、抑菌作用。 |
使用禁忌 | 有小毒。 |
配伍藥方 | 小葉蓮飲子: 組成:小葉蓮、生姜、枸杞子、決明子。 功效:清熱解毒、滋陰養(yǎng)顏、明目。 清熱解毒湯: 組成:小葉蓮、金銀花、連翹、黃芩、板藍根。 功效:清熱解毒、消炎、抗感染。 滋陰降火湯: 組成:小葉蓮、玄參、生地黃、玉竹、麥冬。 功效:滋陰清熱、降火、潤肺。 消食導滯湯: 組成:小葉蓮、山楂、陳皮、白術(shù)、砂仁。 功效:健脾消食、理氣導滯、舒胃。 |
功效與作用:收斂固澀、益氣生津、補腎寧心。屬收澀藥分類下的斂肺澀腸藥。
功效與作用:清熱養(yǎng)肝瀉火、明目退翳。屬清熱藥下屬分類的清熱瀉火藥。
功效與作用:益氣健脾、祛痰平喘、行氣化濕、舒筋活絡(luò)。屬補虛藥下屬分類的補氣藥。
功效與作用:清熱、利濕、解毒、止血。屬清熱藥下分類清熱解毒藥。
功效與作用:潤肺下氣、消痰止咳。屬化痰止咳平喘藥下屬分類的止咳平喘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