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àn qī
藥材名稱 | 干漆 |
藥材拼音 | gàn qī |
藥材別名 | 山漆、漆渣、黑漆 |
英文名稱 | dried lacquer |
功效分類 | 破血消癥藥 |
藥用部分 | 漆樹科植物漆樹Toxicodendron verniciflnum (Stokes)F.A.Barkl.的樹脂經(jīng)加工后的干燥品。 |
(動)植物形態(tài) | 落葉喬木。嫩枝和冬芽具棕黃色毛。單數(shù)羽狀復葉,互生;小葉7~13,卵形或卵狀橢圓形,全緣,上面疏生柔毛或近光滑,下面有黃柔毛,側脈18~25對顯著;葉柄短,有毛。圓錐花序側生;花細小,黃色;雌雄異株,或單性花與兩性花共存;萼5裂;花瓣5;雄蕊5,在雌花中不完全;子房無柄,上位,1室,花柱 3。核果偏斜而扁,寬大于高,淡棕黃色,光滑?;ㄆ?~6月,果熟期9~10月。 |
產(chǎn)地分布 | 生于海拔800~2800(~3800)米的向陽山坡林內,亦有栽培。產(chǎn)于華東、華南等地。 |
采收加工 | 割傷漆樹樹皮,收集自行流出的樹脂為生漆,干固后凝成的團塊為干漆。另外一般收集盛漆器具底留下的漆渣,干燥。 |
藥材性狀 | 不規(guī)則塊狀,黑褐色或棕褐色,表面粗糙,有蜂窩狀細小孔洞或呈顆粒狀。質堅硬,不易折斷,斷面不平坦。具特殊臭氣。 |
性味歸經(jīng) | 性溫,味辛。歸肝經(jīng)、脾經(jīng)。 |
功效作用 | 破瘀血、消積、殺蟲。屬活血化瘀藥下分類的活血調經(jīng)藥。 |
臨床應用 | 用量2.5~4.5克,入丸、散,2~4.5克。外用:燒煙熏。內服宜炒或煅后用。用治婦女閉經(jīng)、瘀血癥瘕、蟲積腹痛等。 |
藥理研究 | 有解痙作用,對心血管有影響,有促凝血作用。 |
化學成分 | 干漆是生漆中的漆酚在蟲漆酶(Laccase)的作用下在空氣中氧化生成的黑色樹脂物質。 |
使用禁忌 | 本品破血通經(jīng)之力較強,故孕婦及體虛、無淤者均忌用。畏蟹。內服過量可導致嘔心嘔吐,口腔發(fā)炎、潰瘍,腹瀉,嚴重者可發(fā)生中毒性腎病。也有出現(xiàn)肛門、會陰部皮膚發(fā)生丘疹,瘙癢劇烈者。 |
配伍藥方 | ①治產(chǎn)后惡露不下盡,腹內痛:干漆(搗碎,炒令煙盡)30克,沒藥30克。上件藥搗細羅為散,每服食前以熱酒調下3克。(《圣惠方》) ②治九種心痛,及腹脅積聚滯氣:干漆(炒煙出)60克。上一味。搗羅為末,醋面糊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五丸至七丸,熱酒下,醋湯亦得下,不拘時候。(《圣濟總錄》干漆丸) ③治喉痹欲絕不可針藥者:干漆燒煙,以筒吸之。(《圣濟總錄》) |
功效與作用:收斂固澀、益氣生津、補腎寧心。屬收澀藥分類下的斂肺澀腸藥。
功效與作用:清熱養(yǎng)肝瀉火、明目退翳。屬清熱藥下屬分類的清熱瀉火藥。
功效與作用:益氣健脾、祛痰平喘、行氣化濕、舒筋活絡。屬補虛藥下屬分類的補氣藥。
功效與作用:清熱、利濕、解毒、止血。屬清熱藥下分類清熱解毒藥。
功效與作用:潤肺下氣、消痰止咳。屬化痰止咳平喘藥下屬分類的止咳平喘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