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ǔ pò
藥材名稱 | 琥珀 |
藥材拼音 | hǔ pò |
藥材別名 | 血珀、云珀、紅琥珀、虎珀、虎魄、江珠、琥魄、獸魄、育沛、光珀吸鐵石、吸針石、戲鐵石、玄石、處石、靈磁石、攝石 |
英文名稱 | chrysophoron |
功效分類 | 重鎮(zhèn)安神藥 |
藥用部分 | 古代松科植物的樹脂,埋藏地下經年久轉化而成的化石樣物質。 |
(動)植物形態(tài) | 通常為不規(guī)則塊狀、顆粒狀或多角形,表面可能呈現黃色、橙黃色、棕色、褐黃色等多種顏色,具有松脂光澤,質地松脆,斷面平滑且呈玻璃樣。 |
產地分布 | 分布于云南騰沖、廣西平南、遼寧撫順。 |
采收加工 | 從地層或煤層中挖出后,除去砂石、泥土等雜質。 |
藥材性狀 | 不規(guī)則的粒狀、塊狀、鐘乳狀及散粒狀,大小不一。表面光滑或凹凸不平,血紅色、淡黃色至淡棕色或深棕色,常相間排列;條痕白色。透明至半透明。具樹脂樣光澤。體較輕,質酥脆,捻之易碎。斷面平滑,具玻璃光澤。摩擦后能吸引燈芯草或薄紙片。微有松香氣,味淡,嚼之易碎,無砂礫感。 |
性味歸經 | 性平、味甘。歸心經、肝經、膀胱經。 |
功效作用 | 鎮(zhèn)驚安神、散瘀止血、利水通淋、去翳明目。屬安神藥下屬分類的重鎮(zhèn)安神藥。 |
臨床應用 | 用量1~3克,研末沖服,或人丸、散;外用適量,研末撒,或點眼。用治失眠、驚悸、驚風、癲癇、瘀血經閉、產后腹痛、瘕積聚、血淋血尿、目生翳障。 |
藥理研究 | 琥珀可使小鼠自發(fā)性活動明顯減少,體溫下降,還能延長戊巴比妥鈉的睡眠時間;對小鼠聽源性驚厥與電休克反應有保護作用;對士的寧、氨基脲引起的驚厥,可延長其出現時間。 |
化學成分 | 琥珀主含樹脂、揮發(fā)油、二松香醇酸、琥珀銀松酸、琥珀樹脂醇、琥珀松香醇、琥珀酸、龍腦、琥珀氧松香酸、琥珀松香醇酸,還含有鈉、鍶、硅、鐵、鎢、鎂、鋁、鈷、鎵等元素。 |
使用禁忌 | 陰虛內熱及無淤滯者慎服。 |
配伍藥方 | ①治一切癰疽、痔漏、惡血不止:琥珀0.6~0.9克,研極細末。摻上,即能止血收口。膿水不干,用黃蜀葵花煎湯洗。(《文堂集驗方》) ②治金瘡出血不止,敷此無瘢痕:琥珀屑、降香真木、血竭等分。為極細末、敷傷處。(《張氏醫(yī)通》紫金丹)③治淋:琥珀研細(不以多少),研麝香,白湯調下。(《普濟方》) ④治小便溺血:琥珀為末。每服6克,燈心草、薄荷煎湯調下。(《衛(wèi)生易簡方》) ⑤治老人虛人小便不通:琥珀研如粉。人參湯調下,3克止。(《百一選方》) ⑥治目中翳:琥珀研為細末,點目中。(《普濟方》) |
功效與作用:收斂固澀、益氣生津、補腎寧心。屬收澀藥分類下的斂肺澀腸藥。
功效與作用:清熱養(yǎng)肝瀉火、明目退翳。屬清熱藥下屬分類的清熱瀉火藥。
功效與作用:益氣健脾、祛痰平喘、行氣化濕、舒筋活絡。屬補虛藥下屬分類的補氣藥。
功效與作用:清熱、利濕、解毒、止血。屬清熱藥下分類清熱解毒藥。
功效與作用:潤肺下氣、消痰止咳。屬化痰止咳平喘藥下屬分類的止咳平喘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