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ī gǔ xiāng
藥材名稱 | 雞骨香 |
藥材拼音 | jī gǔ xiāng |
藥材別名 | 黃牛香、過(guò)山香、滾地龍、山豆根、駁骨消、雞腳香、透地龍、木沉香 |
英文名稱 | thickleaf croton root |
功效分類 | 理氣藥 |
藥用部分 | 大戟科植物雞骨香Croton crassifolius Geisel.的干燥根。 |
(動(dòng))植物形態(tài) | 矮小灌木,高約30厘米。根粗壯,外皮黃褐色,易剝離。枝葉和花序均被星狀茸毛。葉互生;葉片卵形或矩圓形,先端尖或鈍,基部渾圓而稍帶心臟形,全緣或有鋸齒,側(cè)脈3~4對(duì),最下面l對(duì)由基部射出,與中脈呈3出狀;葉柄密被星狀茸毛。圓錐花序;花單性,淺綠色,雌雄同株;苞片分裂,裂片線狀,頂端有腺體;雄花小,簇生于花序上部,花瓣矩圓形,雄蕊約20枚;雌花通常數(shù)朵生于花序基部,萼長(zhǎng)約4毫米,花瓣缺,花柱4裂。蒴果外被銹色柔毛。花期4月,果期5~6月。 |
產(chǎn)地分布 | 生于山坡、丘陵等于旱地帶。分布于廣西、廣東、福建等地。 |
采收加工 | 全年均可采挖,挖取根部,除凈地上部分及須根,洗凈,曬干。 |
藥材性狀 | 細(xì)圓柱形,多彎曲不直。商品多斬成2.5~4厘米短段,直徑0.3~0.8厘米。表面灰黃色至灰棕色,具厚而浮離狀的粗糙栓皮、縱向皺紋及突起的須根痕,栓皮極易脫落成碎片粉末狀。質(zhì)脆易斷,斷面黃色,不平坦,纖維性。氣微芳香,味苦、澀。以根條粗壯、色黃、氣香者為佳。 |
性味歸經(jīng) | 性溫,味辛、苦。歸胃經(jīng)、大腸經(jīng)、肝經(jīng)。 |
功效作用 | 理氣止痛、祛風(fēng)除濕、舒筋活絡(luò)。屬理氣藥。 |
臨床應(yīng)用 | 用量6~15克,煎服或浸酒服;外用適量,研末調(diào)敷。用治胃痛、胃腸氣脹、風(fēng)濕痹痛、跌打損傷。 |
藥理研究 | 具有木香等的理氣止痛作用,又有防己等的治療風(fēng)濕痹痛作用,單用有效,多入復(fù)方中用。 |
化學(xué)成分 | 含氨基酸、有機(jī)酸。顯皂苷、香豆精、生物堿及黃酮反應(yīng)。 |
使用禁忌 | 有小毒,中毒癥狀似巴豆,內(nèi)服不可過(guò)量或久服。孕婦慎用。 |
配伍藥方 | 1.治跌打損傷、胸脅積痛:雞骨香9-15克,水煎,分2次服,每天1劑。 2.治黃疸:雞骨香9-15克,水煎,分2次服。 |
功效與作用:收斂固澀、益氣生津、補(bǔ)腎寧心。屬收澀藥分類下的斂肺澀腸藥。
功效與作用:清熱養(yǎng)肝瀉火、明目退翳。屬清熱藥下屬分類的清熱瀉火藥。
功效與作用:益氣健脾、祛痰平喘、行氣化濕、舒筋活絡(luò)。屬補(bǔ)虛藥下屬分類的補(bǔ)氣藥。
功效與作用:清熱、利濕、解毒、止血。屬清熱藥下分類清熱解毒藥。
功效與作用:潤(rùn)肺下氣、消痰止咳。屬化痰止咳平喘藥下屬分類的止咳平喘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