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ī qīng guǒ
藥材名稱 | 西青果 |
藥材拼音 | xī qīng guǒ |
藥材別名 | 西藏青果、藏青果 |
英文名稱 | Cassia fruit |
功效分類 | 清熱解毒藥 |
藥用部分 | 來源于使君子科植物訶子Terminalia chebuZa Retz.的干燥幼果。 |
(動)植物形態(tài) | 大喬木,高達20~30米。葉互生或近對生,近革質(zhì),橢圓形或卵形,長2~16厘米,寬3~8厘米,兩面近無毛或幼時下面有微毛,葉柄長1.5~3厘米,多少有銹色短柔毛,有時近頂端有2腺體。圓錐花序頂生,由數(shù)個穗狀花序組成,花序軸有毛,苞片條形,花兩性,無梗,花萼杯狀,長約2毫米,5裂三角形,外面無毛,內(nèi)面有棕黃色長毛,無花瓣,雄蕊10,子房下位,上室,有毛或變無毛。核果橢圓形或近卵形,形如橄欖,長2.5~3.5厘米,寬2~2.5厘米,熟時黑色,通常有鈍棱5~6條。 |
產(chǎn)地分布 | 生于海拔800~1540米的疏林中,或陽坡林緣。分布于廣東、海南、廣西、云南等地。 |
采收加工 | 9~10月摘取未成熟的幼果或采收被風(fēng)吹落的幼果,沸水中略煮燙取出曬干或烘干。 |
藥材性狀 | 干燥幼果呈扁長卵形,略似橄欖,下部有果柄痕,外表黑褐色,有明顯的縱皺紋。質(zhì)堅硬,斷面不平坦,有膠質(zhì)樣光澤,果肉厚,黃綠色,核不明顯,稍空心,小者黑褐色,無空心。氣無,味苦澀,微甘。 |
性味歸經(jīng) | 性平,味苦、微甘、澀。歸肺經(jīng)、大腸經(jīng)。 |
功效作用 | 清熱生津、利咽解毒。屬清熱藥下屬分類的清熱解毒藥。 |
臨床應(yīng)用 | 用量3~9克,內(nèi)服煎湯;咽喉腫痛用本品2~3枚泡水服。用治慢性咽喉炎、聲音嘶啞、咽喉干燥。 |
藥理研究 | 抑菌抗炎鎮(zhèn)痛作用:藏青果喉片對5種臨床致病菌的生長有不同程度的體外抑制作用;對二甲苯、H?等致炎因子引起的急性滲出性炎癥有明顯抑制作用;對H?刺激引起小鼠疼痛的痛閾值有一定的提高,而對于紙片所致肉芽腫的形成亦有一定的抑制作用。 |
化學(xué)成分 | 含鞣質(zhì)20%~40%。其中主要成分為訶子酸,訶黎勒酸,并含鞣云實素,原訶子酸,鞣花酸及沒食子酸等。此外,尚含毒八角酸,奎尼酸,糖類及氨基酸等。 |
使用禁忌 | 風(fēng)火喉痛及中寒者忌用。 |
配伍藥方 | 治咽喉腫痛:西青果2~3枚,以冷開水磨汁慢慢咽下,或搗碎泡湯服。(《全國中草藥匯編》) |
功效與作用:收斂固澀、益氣生津、補腎寧心。屬收澀藥分類下的斂肺澀腸藥。
功效與作用:清熱養(yǎng)肝瀉火、明目退翳。屬清熱藥下屬分類的清熱瀉火藥。
功效與作用:益氣健脾、祛痰平喘、行氣化濕、舒筋活絡(luò)。屬補虛藥下屬分類的補氣藥。
功效與作用:清熱、利濕、解毒、止血。屬清熱藥下分類清熱解毒藥。
功效與作用:潤肺下氣、消痰止咳。屬化痰止咳平喘藥下屬分類的止咳平喘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