莊子有云:“虛室生白,吉祥止止?!狈彩虏豢商珴M,萬物皆要留白。
人生,亦是如此。
言語留白,更舒服;處事留白,更有成;關系留白,更長久。
留白,亦是一種生命的智慧。
言語留白,更舒服
《道德經》中有言:“多言數(shù)窮,不如守中。”
再八面玲瓏的人,也有失算的時候;再能說會道的嘴,也有說錯的時候。因此,很多時候,不如保持虛靜沉默,把不該說、不適宜說的話留在心里。
可見古人自古就有“知人不必言盡,言盡則無友;責人不必苛盡,苛盡則眾遠”的非凡智慧。
能讓自己開心的,是樂觀的人;能讓別人快樂的,是有心的人。既能讓自己舒服又能讓別人愉悅的人,一定會是懂得適當留白的人。
處事留白,更有成
俗話說:“惟寬可以容人,惟厚可以載物。”凡事給自己留一點余地,給他人留一點余地,方為人生之道。
很多時候,不是把敵人消滅掉就是贏了,給對手足夠的生存空間,也是對自己的寬容。
東晉時,太尉庚亮因朝中發(fā)生叛亂而逃出京都,想找陶侃聯(lián)合起來征討叛軍。
一次兩人一同吃飯時,隨從端上一盤薤頭,但庚亮并沒有全部吃得精光,而是留下了薤頭根部的薤白。
陶侃疑惑地問:“為什么留下薤白不吃呢?”庾亮回答道:“這個還可以種。”
這正應了曾國藩曾說的那句:“話不說盡有余地,事不做盡有余路,情不散盡有余韻。”
有時候,看似少,其實多;看似慢,其實快。做人做事留三分余地,才會有無限轉機。
處事留白,才會更有發(fā)展空間,懂得留白,才有更多可能。
可見,留白是一種智慧,更是一種人生的境界。
關系留白,更長久
君子之交淡如水,好的關系,都是有邊界感,有空間感,相互尊重,不越界。
三國時期,曹操和許攸是從小一起長大的好朋友,兩人無話不談。
在官渡之戰(zhàn)中,許攸獻計火燒烏巢,幫曹操打了勝仗,立下大功。但從那以后,許攸自恃功高,便開始失分寸了。
一次,許攸直呼曹操小名:“阿瞞,如果沒有我,你能拿下冀州嗎?”曹操不好說他什么,只是對著他笑笑。
后來許攸甚至跟自己的手下說:“你們不要看曹阿瞞現(xiàn)在是威風凜凜,小時候我們在一起偷雞摸狗、賭酒騙錢,什么事都做過。”
曹操知道后大怒,后來因為一件事把他處死了。
無論怎樣的人際關系,想要維持長久,都要做到調控好親疏之度。
好的關系,需要留白;再好的關系,也要懂得分寸,有界限感。熟不逾矩,有分寸感的人,路才會越走越寬。
留白,是一種藝術的追求,更是一種生活的智慧。衣不可過暖,心不可過滿。
為人處事要留白,人生也需要留白,生活不能只被名利填滿,要學會做減法,適當留白,去更好地感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