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解史鐵生的人,都知道他20歲那年,雙腿突然殘廢,“我那時脾氣壞到極點,經(jīng)常發(fā)了瘋一樣地離開家,從那園子里回來又中了魔似的什么話都不說。”然后,這一切都被焦急的母親看在眼里,苦悶、惆悵,令人窒息的死亡被母親強大的雙手一次次阻截。在殘疾兒子身上,母親的情感是世界上最精確的過濾器,母親的雙手是世界上最有力的支撐。
與史鐵生相比,母親的苦難顯得尤為沉重?!皟鹤拥牟恍以谀赣H那兒總是要加倍的?!奔颖兜目嚯y讓母愛的光輝重復地釋放出來,母愛像冰凌一樣晶瑩剔透?!八龔膩頉]有對我說過‘你為我想想’”,每次去地壇,母親便無言地幫他作著準備,他走出很遠了,“母親仍站在原地,還是送我走時的姿態(tài)”。母親擔心他,便來園子里看他,“她來找我又不想讓我發(fā)覺,只要見我還好好地在這園子里,她就悄悄轉(zhuǎn)身回去,我看見過幾次她的背影”。每次讀到這里,我眼前都會浮現(xiàn)出我的母親一次次站在鄉(xiāng)村公路邊不說話,用目光默默送我上高原的那個永恒的姿勢。
史鐵生最理解母親,母親更理解兒子,這是愛在特殊境遇里的自然升華,母親默默地為兒子做著一切,她唯一的指望就是兒子能懂她“艱難的命運,堅忍的意志和毫不張揚的愛”。她希望兒子以此為營養(yǎng),勇敢地活下去!
2010年的最后一天,成都的太陽失約了,天空一片淺灰,我正坐在通往天府廣場的地鐵上,忽然接到一個來自上海的電話,她的聲音有些哽咽。人群中,我似乎感覺到了異樣的氣息,用一只手蒙住手機,盡量把聲音壓得低低的,問她。許久,手機里才傳來瑟瑟的聲音:今天是我比較悲傷的一天,大清早上班路上,就得知他走了,那個影響過我生活與寫作的人走了。
同學說的正是史鐵生。
我們在北京朝陽區(qū)八里莊南里27號,因為散文,常談起史鐵生,談起他不屈的人生與信念,談起他的語境與生活息息相關(guān)的筆調(diào),我談得更多的是史鐵生背后的母親。在史鐵生筆下,關(guān)于母親的文字隨處可見,母親承受的苦難遠在他之上;在這個世界上,母親對他是影響最大的人。
母親創(chuàng)造了一個寫作者的學習榜樣史鐵生。
史鐵生創(chuàng)造了一篇讓人百讀不厭的《我與地壇》。
母親當然是苦難的,她把苦難的鐵磨成幸福的鑰匙,終于開啟了殘疾兒子封閉的天窗,讓兒子感受到了活著的力量,看到了人世間的美麗風景,創(chuàng)造了一個奇跡的世界。
這一切都源自偉大的母愛。因為,母親是能夠為兒子打開世界天窗的那個大寫的人。在我看來,這個人不是女神卻勝似女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