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曾無限風(fēng)光的歲月
我一共有四個母親:生母、養(yǎng)母、繼母和岳母。對我一生影響最大的是我的養(yǎng)母。母親念過私塾,有點兒文化。在我小時候,她經(jīng)常會給我說些歷史故事。
母親年輕的時候是個風(fēng)光無限的女人。她的第一任丈夫是國民黨的將級軍官,深得閻錫山信任。
母親雖然是姨太太,但前夫卻對她寵愛無比,去哪都會把她帶上。那個年代,人們連火車都很少坐,她卻坐過飛機。在當(dāng)?shù)匾惶崞鹚?沒有人不知道,她像個明星一樣被人關(guān)注。
當(dāng)國民黨撤退到臺灣時,母親的風(fēng)光日子也跟著結(jié)束了。閻錫山要帶上她的前夫一起去臺灣。當(dāng)前夫跟她說一起去臺灣時,母親扭頭說:“你去臺灣吧,我留在這里?!鼻胺蛞妱癫粍铀?也橫下心說:“我也不走了,留下來,我們一起好好生活?!眱蓚€人就都留了下來,但她的前夫因被作為“戰(zhàn)犯”抓起來了,判了20 年。被關(guān)進去的時候,母親呆坐在家里哭了很多天,覺得是自己連累了他。
過了很久,在別人的介紹下,母親認識了父親。兩個人的結(jié)合屬于偶然,但要是沒有這種巧合,我也不會被他們收養(yǎng)。能不能成為今天的自己,我也不好說。因為我總結(jié)了自己的前半生,我甚至可以把我所取得的一切成績,都歸源到母親的身上。要是沒有當(dāng)初她獨特的愛和近乎殘酷的教育方式,也不會有今天的我和今天的蒙牛。
她總和別人的母親不一樣
我叫她“媽媽”,但事實上,我們沒有任何血緣關(guān)系。我出生在呼和浩特遠郊縣一個貧窮的農(nóng)民家庭。生父任生產(chǎn)隊的小隊長。那時候用現(xiàn)金代公糧,生父作為小隊長得帶頭交,可是又沒錢。怎么辦呢?想來想去,就把辦法落在賣孩子上。我是五個孩子當(dāng)中最小的一個,出生還不到一個月。他狠狠心,就把我賣了,價錢是50 元人民幣。那時候的50 元不得了,一元錢相當(dāng)于一塊現(xiàn)大洋。城市每人每月有5 塊錢生活費就夠了,農(nóng)村則只需3 元。
就這樣,毫無血緣關(guān)系的我們成了至親。
母親不能生育,她一直都想有個孩子。我被抱回家后,父母都欣喜若狂。按理說,在這種情況下,我應(yīng)該備受溺愛??勺源蛭矣浭缕?就沒有嘗過被寵的滋味。相反,母親對我嚴厲得近乎苛刻。
那時總體生活水平都不高,一般家庭都是粗糧細糧混著吃。我去別人家玩,看見別人家的父母都是自己吃粗糧,把細糧留給孩子吃。而我們家卻不是這樣。每天三餐,兩頓窩頭,一頓饅頭。父母吃什么,我就吃什么。
我很不解,委屈地說:“我剛?cè)ジ舯谕?他媽媽只吃窩頭,不吃饅頭呢?!蹦赣H瞪了我一眼:“饅頭要吃,窩頭也要吃,家里一人一份的,該你吃的,不少你一勺,也不多你一碗?!卑?我心里暗自嘆氣:怎么攤上了這么個媽媽,一點都不寵孩子。
在別人看來理所當(dāng)然的事,到了她眼里卻是絲毫不能通融。她要是規(guī)定了我出去玩半個小時,我也同意了,那就必須在半個小時之內(nèi)回家。即使晚回去了一兩分鐘,那也要挨打。
她打我前,還會問:“該不該受罰?”我說:“該!”馬上就有劈頭蓋臉一頓打。挨打時,我心里恨透了這個女人:一點溫情都沒有,這么小的事情也這么苛刻計較!
懲罰歸懲罰,等罰完了,該對我好的地方,她也不比別人家的差。其實我穿的吃的一點也不比別人家的孩子差。但這絲毫不能減輕我那時對她的“意見”,總認為她無情冷漠。
她這種冷酷的愛,是到了很多年以后我才領(lǐng)悟。也許這就是她獨特的表達方式——大愛若恨。她不是不愛,而是期望我成為一個有原則、有擔(dān)當(dāng)、有責(zé)任心的人,所以不愿意溺愛。
我把兩角錢送回去了
有一次,我跟她去逛街,買完東西后,我們拎著一堆東西往回走。走了大約一里地,我停下來歇了一會,母親就坐在路邊的石頭上休息。天很熱,母親拿出錢來讓我去買冰棍。忽然,“啊”了一聲,她攤開錢說:“剛剛那個售貨員多找了我兩角錢?!蔽乙病鞍 绷艘宦?“真的啊!那可以多給我買支冰棍了?!蔽疑爝^手去拿,母親啪的一聲打了我的手:“冰棍不少你的,你先把錢給人家送回去?!蔽抑宦犨^少找了錢跑回去問售貨員要的,還沒聽過多找了錢主動還回去。我努嘴說:“才兩毛錢而已,我們都走這么遠了,我懶得回去了。”母親也不逼我:“根根,你看,剛剛你去店里,那售貨員阿姨對你多熱情,還給你麻糖吃。可是,她多找了錢,我們要是不退回去,她就得賠錢。”我搶過母親手里的錢,一溜煙地跑了回去。
當(dāng)我把錢遞到那個售貨員手里時,她驚訝的程度不亞于歡喜,不停地說謝謝。
母親就是這樣的一個人,“吃虧是福,貪便宜是禍”是她常跟我說的。摸爬滾打了這么多年,我現(xiàn)在對這句話有了很深的體會。無論什么時候,只要實實在在、堂堂正正地做人,總會贏得別人的敬重。
我所不知道的“地主”
母親生前曾有一句話讓我至今印象深刻:“要想知道,打個顛倒?!鄙闲W(xué)時,課本里常會出現(xiàn)地主和農(nóng)民的故事。老師講課時,無一例外地把地主描述成了一個十惡不赦的大壞人,欺壓農(nóng)民,剝奪農(nóng)民辛辛苦苦種來的糧食。聽到那些故事,我心里恨透了地主,舊社會的農(nóng)民原來過著這樣悲慘的生活?;氐郊?母親給我溫習(xí)功課時,我就把對地主的抱怨一股腦兒地跟母親吐了出來。母親搖搖頭道:“根根,你認識地主嗎?”“當(dāng)然不認識?!薄安徽J識你怎么知道地主全部都是這樣的?”母親反問我。
“書里就是這么寫的,老師也是這么說的!”我理直氣壯。
她說:“跟你先說個故事吧。我們村里有弟兄三個,老大是貧農(nóng),老二是地主,老三是雇農(nóng)?!蔽矣悬c驚訝,地主的兄弟怎么會是貧農(nóng)和雇農(nóng)呢!
她解釋道:“你知道這個地主是怎么產(chǎn)生的嗎?那三兄弟的父母臨終前什么也沒留下,只留下了三畝田地,一人一畝。三兄弟雖然是一家人,但每個人性格都不一樣。老大愛喝酒,后來就把地賣了買酒喝。老三喜歡賭博,錢輸?shù)每?地賣得更快。只有老二勤快,不打牌不喝酒不吸煙,勤勤懇懇地經(jīng)營自己那一畝地,閑時還出去給別人干活。攢了些錢后又買了一畝,后來錢越多,他買的地就越多,到農(nóng)忙的時候,一個人又干不了,就請人幫忙,于是開始雇短工了。冬天沒活時,那些短工就離開了,可到了春天,再找從前那些短工,他們已經(jīng)去別人家?guī)兔α恕S谑抢隙_始雇長工,把人長期留下來。到了土改時,把每個人的土地算一下,老大把地賣光成了貧農(nóng),老三連住的地方都沒有成了雇農(nóng),老二就是地主。這個地主就是這么來的,并不是書上講的那樣在家不干活,光指使別人干。他的財富在當(dāng)時是合法獲得的,是通過自己的努力和奮斗得來的?!蔽疫€是第一次發(fā)現(xiàn)地主原來也有如此“正面”的形象,于是,我又追問:“那資本家呢?學(xué)校都說資本家比地主還惡毒?!蹦赣H不緊不慢地說:“最早資本家也一樣。一些小學(xué)徒腦子好使,加上勤奮好學(xué),先是自己進城學(xué)點手藝,然后慢慢地自己開了個作坊,作坊越開越大,就創(chuàng)辦了自己的工廠,那么他就是資本家了。其實每個人都一樣,只要自己奮斗過,就可以像‘地主’或‘資本家’那樣有錢,而且一個人好壞的關(guān)鍵不在于有錢沒錢,而在于他的行為和品德?!薄暗刂鳌被颉百Y本家”從階級的角度來看是個整體,但從每個“地主”、每個“資本家”的個體角度來看,他們的經(jīng)歷不都是一個樣子,也有這樣通過自己努力、勤勞致富的。她教導(dǎo)我:“每件事情你都要從不同的角度去想,所謂‘要想知道,打個顛倒’,只有這樣,你所看到的才會更客觀、更全面?!?/p>
她讓我了解到了更加真實的世界。最重要的是我慢慢地改變了自己的思維方式。凡一件事情,我不會只有一種想法,而是會有兩三種想法。光有一種想法,可能真可能假,只有“打個顛倒”才會真正知道。這些都讓我受益終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