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子曰:“五霸者,三王之罪人也;今之諸侯,五霸之罪人也;今之大夫,今之諸侯之罪人也。天子適諸侯曰巡狩,諸侯朝于天子曰述職。春省耕而補(bǔ)不足,秋省斂而助不給。入其疆,土地辟,田野治,養(yǎng)老尊賢,俊杰在位,則有慶,慶以地。入其疆,土地荒蕪,遺老失賢,掊克在位,則有讓。一不朝,則貶其爵;再不朝,則削其地;三不朝,則六師移之。是故天子討而不伐,諸侯伐而不討。五霸者,摟諸侯以伐諸侯者也,故曰:五霸者,三王之罪人也。五霸,桓公為盛??鹬畷?huì)諸侯,束牲、載書而不歃血。初命曰:‘誅不孝,無易樹子,無以妾為妻。’再命曰:‘尊賢育才,以彰有德?!唬骸蠢洗扔?,無忘賓旅?!拿唬骸繜o世官,官事無攝,取士必得,無專殺大夫?!迕唬骸疅o曲防,無遏糴,無有封而不告?!唬骸参彝酥耍让酥?,言歸于好。’今之諸侯,皆犯此五禁,故曰:今之諸侯,五霸之罪人也。長(zhǎng)君之惡其罪小,逢君之惡其罪大。今之大夫,皆逢君之惡,故曰:今之大夫,今之諸侯之罪人也?!?/p>
孟子說:“所謂的五霸,是三個(gè)圣王的罪人。如今的諸侯,亦是五霸的罪人。如今的大夫,是如今諸侯的罪人。天子出來到各諸侯國,稱為巡狩。諸侯君主去朝見天子,稱為述職。春天視察春耕補(bǔ)助困難的人,秋季視察收藏情況而幫助不夠的人。進(jìn)入到諸侯封地,如果土地是開辟的,田野是治理的,人民養(yǎng)老尊賢,有才能的人在位,就獎(jiǎng)勵(lì),獎(jiǎng)勵(lì)其以土地。進(jìn)入到諸侯封地,如果土地是荒蕪的,遺棄老人失去賢才,搜括掠奪的人在位,就責(zé)備。第一次不朝覲,就貶損其爵位,再不朝覲就削減其土地,第三次不朝覲就派六師兵力移到他的封地上。所以天子聲討他而不征伐他,諸侯則是征伐而不聲討。所謂的五霸,是拉攏一部分諸侯去征伐另一部分諸侯。所以說,五霸者,是三個(gè)圣王的罪人。五霸中齊桓公最勢(shì)力最大,在葵丘盟會(huì)諸侯,捆束牲畜,文字為盟書而不用牲畜血。第一次盟會(huì),就共同宣稱:‘誅殺不孝,不輕易改變太子,不以妾為正妻。’第二次盟會(huì)就共同宣稱:‘尊敬賢能,培育賢才,表彰有道德的人?!谌蚊藭?huì)就共同宣稱:‘尊敬老人,慈愛兒童,不輕慢賓客旅人?!谒拇蚊藭?huì)就共同宣稱:‘讀書人的官職不世襲,公職不兼攝,選拔讀書人要合格,不要專橫殺戳大夫官員。’第五次盟會(huì)就共同宣稱:‘不隨意修筑堤防,不制止互購糧食,不能有封爵而不報(bào)告?!€宣誓:‘凡是一起參加盟誓的,既然簽了盟約之后,恢復(fù)平常的和平友好?!缃竦闹T侯都違反了這五條盟誓。所以說,如今的諸侯,都是五霸的罪人。助長(zhǎng)國君的惡行,其罪還??;迎合國君的惡行,罪就大了。如今的大夫,都是在迎合國君的惡行,所以說,如今的大夫,都是如今諸侯的罪人?!?/p>
注釋
1.五霸:指春秋時(shí)期先后稱霸的五個(gè)諸侯。即齊桓公、晉文公、楚莊王、秦穆公、宋襄公。
2.三王:指先周時(shí)期稱王的三個(gè)王,即夏禹王、商湯王、周文王。
3.掊:(paou投)《說文》:“掊,杷也。今鹽官入水取鹽為掊?!薄稘h書·郊祀志上》:“見地如鉤狀,掊視得鼎?!彼瓮醢彩都娌ⅰ罚骸八桌舨恢剑蹇四藶椴?。本義為五指扒土,后引伸為聚斂,搜括之意。
4.讓:《左傳·昭公二十五年》:“且讓之?!薄秶Z·周語》:“讓不貢。”《小爾雅》:“詰責(zé)以辭謂之讓。”《史記·齊世家》:“魯人以為讓?!薄墩f文》:“讓,相責(zé)讓也?!薄稄V雅》:“讓,責(zé)也?!边@里用為責(zé)備之意。
5.摟:(lou髏)《說文·手部》:“摟,曳聚也。”《廣韻·侯韻》:“摟,曳也?!边@里用為拉攏之意。
6.葵丘:春秋時(shí)宋國地名,在今河南蘭考、民權(quán)縣境內(nèi)。齊桓公于公元前年在葵丘邀集魯、宋、衛(wèi)、許、曹等國代表結(jié)成同盟,從而確定了齊國的霸主地位。
7.載書:《左傳·昭公十五年》:“夫有勛而不廢,有績(jī)而載?!笔捊y(tǒng)《文選序》:“推而廣之,不可勝載矣?!陛d書即盟書,是記載盟約的文件。
8.歃(sha霎)血:《史記·平原君虞卿列傳》:“王當(dāng)歃血而定從,次者吾君,次者遂。”古人盟會(huì)時(shí),微飲牲血,或含于口中,或涂于口旁,以示信守誓言的誠意??鹬瞬粴⑸?,不用牲畜血,而是用書寫的文字表示誠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