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想,其實許多人提到這個詞的時候。更多的是來自于人生的認知。捎帶點傷感。感慨時光飛逝的,可以參考曹操的浮生若夢
為歡幾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浮生,浮著的一生。遠去的一生。這是怎樣的一生呀。讓曹操發(fā)出了浮生若夢這幾個字來。他戎馬的一生,他操心的一生,他執(zhí)著于權(quán)利的一生,他前期睿智后期稍顯糊涂的一生。這些統(tǒng)統(tǒng)都是他的一生。對于浮生這兩個字。恰好的,解釋了所有。
對于以往過去的事,我們只能抱有應(yīng)該的套讀。那么何為應(yīng)該的態(tài)度呢?起碼我覺得不應(yīng)該做到消極的觀點。三國里曹操永遠不在外人面前承認錯誤,這個外人,是指出了他自己以外的所有人。但是他對自己認了錯。我到覺得他是個大人物了。對自己過去認錯,這是要何等的勇氣。并且是自己對自己的認錯。事實上。我們許多的認錯。都是為了外人而認。至于對自己的寬恕,我覺著確是一點沒有的,因此,我甚至可以說我敬畏曹操。對于自己解剖的那么深刻。有點庖丁解牛的意味。我想??鬃铀f的嚴于律己大約也就是這樣罷了。
但是這并不能成為曹操對人生感慨的理由。對于浮生這個理念。我不知道。但是當我最開始讀起來的時候,還是有一種玲瓏的隔離美。浮生,好像又在眼前畫了一大片濃重的大霧。模模糊糊的全是過去的場景。這以上是我初初對見浮生二字的理解。在細讀下來。竟為了這兩字感到傷心難過。浮生若夢,都要像夢一樣。最后逃離得越來越遠了。這是莫名的傷感。來自于人常情。而后面我覺得像是給人生在注入了一道強光。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
但為君故,沉吟至今。
浮生若夢,執(zhí)爾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