寬容是一種品質,一種修養(yǎng),更是一種道德。千萬不要把寬容看做是膽小如鼠或者無能的表現(xiàn),寬容其實是一種海納百川的胸懷,做人一定要寬容。
(一)
《將相和》里的藺相如就是一個寬容的人。藺相如因“完璧歸趙”和“澠池之會”官職一升再升,卻使大將廉頗非常不滿,處處針對藺相如,而藺相如面對他的無理取鬧并沒有斤斤計較,總是一笑而過,藺相如說“秦國不敢侵略我們趙國,是因為有我和廉將軍。我對廉將軍容忍、退讓,是把國家的危難放在前面,把個人的私仇放在后面?。 绷H聽說后便“負荊請罪”,與藺相如一起保衛(wèi)趙國,使趙國如此強大。
——寬容可以使人放棄個人恩怨,把國家利益放在首位。
(二)
古時候有位老禪師,一日晚間在禪院里散步,突見墻角邊有一張椅子,他一看便知道有位出家人違反寺規(guī)越墻出去溜達了。他也不聲張,走到墻邊,移開椅子,就地而蹲。過了一會兒,果真有一個小和尚翻墻,黑暗中踩著老禪師的背脊跳進院子。當小和尚發(fā)覺踏的是師傅時,頓時驚慌失措,但師傅并沒有責備他,而是以平靜的語調說:“夜深天涼,快去多穿一件衣服?!?/p>
——在這種寬容的無聲的教育中,徒弟不是被他的錯誤懲罰了,而是被教育了。
(三)
清朝時期,宰相張廷玉收到家信,說家里人為了爭地皮,與鄰居發(fā)生了糾紛,要張宰相出面干預,宰相作詩勸導家人:“千里家書只為墻,再讓三尺又何妨?萬里長城今猶在,不見當年秦始皇。”家人收到信后,立即把墻主動退后三尺,鄰居見此情景,深感慚愧,也馬上把墻讓后三尺。
——張廷玉失去的是祖?zhèn)鞯膸追终?,換來的卻是鄰里的和睦及流芳百世的美名。
在人生的慢慢旅程中,不會總是艷陽高照、鮮花盛開,也同樣有夏暑冬寒、風霜雪雨。面對生活中的一些小矛盾,學會寬容和忍讓,你就會發(fā)現(xiàn),幸福其實就在你身邊。
互相寬容的朋友一定百年同舟;
互相寬容的夫妻一定千年共枕;
互相寬容的世界一定和平美麗。
在人生中,寬容實在是一種無堅不摧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