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 | qiū jiǎ | 注音 | ㄑㄧㄡ ㄐㄧㄚˇ |
首字母 | qj | 詞性 | 名詞 |
近義詞 | 丘陵、山崗、山丘、小山、坡地、土丘 | ||
反義詞 | 平地、平原、平坦 | ||
基本解釋 | 1.古代軍賦制度四丘為甸,每甸出甲士三人,步卒七十二人。魯成公因齊難,臨時(shí)增征甲士,改為每丘出一人,稱為丘甲?!洞呵铩こ晒辍?三月作丘甲。"杜預(yù)注"《周禮》九夫?yàn)榫o四井為邑;四邑為丘。丘十六井﹐出戎馬一匹﹐牛三頭。四丘為甸﹐甸六十四井﹐出長轂一乘﹐戎馬四匹﹐牛十二頭﹐甲士三人﹐步卒七十二人。此甸所賦﹐今魯使丘出之﹐譏重?cái)俊?顧炎武補(bǔ)正"要之﹐其實(shí)為益兵﹐向之四丘共出三甲者﹐今使每丘出一甲爾。"一說﹐古代農(nóng)工分職﹐制甲為"工民"之事﹐魯違常制﹐使"丘民"作甲﹐稱丘甲。見《谷梁傳·成公元年》。按﹐"丘甲"之說﹐論者紛紜。參閱清萬斯大《春秋隨筆》﹑清毛奇齡《春秋毛氏傳》﹑清鐘文焌《谷梁補(bǔ)注》﹑清劉逢祿《公羊春秋何氏解詁箋》﹑范文瀾《中國通史簡編》第一編第四章第六節(jié)。 |
丘甲,春秋時(shí)魯國征發(fā)軍用品的制度?!洞呵铩こ晒辍罚骸叭?,作丘甲。”《左傳》杜預(yù)注謂據(jù)《周禮》記載:九夫?yàn)榫?,四井為邑,四邑為丘,四丘為甸。古代?guī)定每甸出長轂(兵車)一乘,戎馬四匹,牛十二頭,甲士三人,步卒七十二人。魯成公時(shí)推行的丘甲制實(shí)義,眾說紛紜,按《中國通史簡編》云:“就是一丘出一定數(shù)量的軍賦,丘中人各按所耕田數(shù)分?jǐn)?,不同于公田制度農(nóng)夫出同等的軍賦”,視為軍賦改革,且與魯宣公十五年“初稅畝”聯(lián)系,較為合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