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融艷艷,大醉陶陶。漏添遲日,箭減良宵。
藤垂戟戶,柳拂河橋。簾幕燕子,池塘伯勞。
膚清臂瘦,衫薄香銷。楚殿衣窄,南朝髻高。
河陽縣遠,清波地遙。絲纏露泣,各自無憀。
春融艷艷,大醉陶陶。漏添遲日,箭減良宵。
藤垂戟戶,柳拂河橋。簾幕燕子,池塘伯勞。
膚清臂瘦,衫薄香銷。楚殿衣窄,南朝髻高。
河陽縣遠,清波地遙。絲纏露泣,各自無憀。
韓偓(約842年~約923年),晚唐五代詩人,乳名冬郎,字致光,號致堯,晚年又號玉山樵人。陜西萬年縣(今樊川)人。自幼聰明好學(xué),10歲時,曾即席賦詩送其姨夫李商隱,令滿座皆驚,李商隱稱贊其詩是“雛鳳清于老鳳聲”。龍紀元年(889年),韓偓中進士,初在河中鎮(zhèn)節(jié)度使幕府任職,后入朝歷任左拾遺、左諫議大夫、度支副使、翰林學(xué)士。其詩多寫艷情,稱為“香奩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