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行居四時,維火盛南訛。
炎焦陵木氣,橄欖得之多。
酸苦不相入,初爭久方和。
霜包入中州,萬里來江波。
幸登君子席,得與眾果羅。
中州眾果佳,珠圓玉光瑳。
媿茲微陋質(zhì),以遠不見訶。
餳飴兒女甜,遺味久則那。
良藥不甘口,厥功見沉痾
忠言初厭之,事至悔若何。
世已無采詩,詩成為君哦。
五行居四時,維火盛南訛。
炎焦陵木氣,橄欖得之多。
酸苦不相入,初爭久方和。
霜包入中州,萬里來江波。
幸登君子席,得與眾果羅。
中州眾果佳,珠圓玉光瑳。
媿茲微陋質(zhì),以遠不見訶。
餳飴兒女甜,遺味久則那。
良藥不甘口,厥功見沉痾
忠言初厭之,事至悔若何。
世已無采詩,詩成為君哦。
歐陽修(1007年8月1日-1072年9月22日),字永叔,號醉翁、六一居士,漢族,吉州永豐(今江西省吉安市永豐縣)人,北宋政治家、文學(xué)家,且在政治上負有盛名。因吉州原屬廬陵郡,以“廬陵歐陽修”自居。官至翰林學(xué)士、樞密副使、參知政事,謚號文忠,世稱歐陽文忠公。累贈太師、楚國公。與韓愈、柳宗元、蘇軾、蘇洵、蘇轍、王安石、曾鞏合稱“唐宋八大家”,并與韓愈、柳宗元、蘇軾被后人合稱“千古文章四大家”。
歐陽修是在宋代文學(xué)史上最早開創(chuàng)一代文風(fēng)的文壇領(lǐng)袖。領(lǐng)導(dǎo)了北宋詩文革新運動,繼承并發(fā)展了韓愈的古文理論。他的散文創(chuàng)作的高度成就與其正確的古文理論相輔相成,從而開創(chuàng)了一代文風(fēng)。歐陽修在變革文風(fēng)的同時,也對詩風(fēng)、詞風(fēng)進行了革新。在史學(xué)方面,也有較高成就,他曾主修《新唐書》,并獨撰《新五代史》。有《歐陽文忠集》傳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