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葉雙桃晚更紅,窺窗映竹見玲瓏。
應知侍史歸天上,故伴仙郎宿禁中。
1、湯貴仁.韓愈詩選注.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8:141
2、卞孝萱 張清華.韓愈集.南京:鳳凰出版社,2014:27-28
此詩寫于唐憲宗元和十年(815),為韓愈為考功郎中知制誥時夜里在宮禁中值宿所作??脊芍?,管官吏的考核,知制誥,為皇帝起草詔令。當時為五品官職。當時作者獨自值宿禁中,窗外桃花鮮艷怡人,心情格外愜意,寫下這首小詩。
1、湯貴仁.韓愈詩選注.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8:141
2、卞孝萱 張清華.韓愈集.南京:鳳凰出版社,2014:27-28
1、湯貴仁.韓愈詩選注.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8:141
2、卞孝萱 張清華.韓愈集.南京:鳳凰出版社,2014:27-28
韓愈(768年—824年12月25日),字退之。河南河陽(今河南省孟州市)人。自稱“郡望昌黎”,世稱“韓昌黎”、“昌黎先生”。唐代杰出的文學家、思想家、哲學家、政治家。
貞元八年(792年),韓愈登進士第,兩任節(jié)度推官,累官監(jiān)察御史。后因論事而被貶陽山,歷都官員外郎、史館修撰、中書舍人等職。元和十二年(817年),出任宰相裴度的行軍司馬,參與討平“淮西之亂”。其后又因諫迎佛骨一事被貶至潮州。晚年官至吏部侍郎,人稱“韓吏部”。長慶四年(824年),韓愈病逝,年五十七,追贈禮部尚書,謚號“文”,故稱“韓文公”。元豐元年(1078年),追封昌黎伯,并從祀孔廟。
韓愈是唐代古文運動的倡導者,被后人尊為“唐宋八大家”之首,與柳宗元并稱“韓柳”,有“文章巨公”和“百代文宗”之名。后人將其與柳宗元、歐陽修和蘇軾合稱“千古文章四大家”。他提出的“文道合一”、“氣盛言宜”、“務去陳言”、“文從字順”等散文的寫作理論,對后人很有指導意義。著有《韓昌黎集》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