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聞空簞齧饑鼠,曉駕羸牛耕廢圃。時才虎圈聽豪夸,舊耕兔園嗟莽鹵。
君看蟄龍臥三冬,頭角不與蛇爭雄。毀車殺馬罷馳逐,烹羊酤酒聊從容。
手種猴桃垂架綠,養(yǎng)得鹍雞鳴角角??蛠砣痛咧蟛瑁挥脰|家買豬肉。
朱熹(1130.9.15—1200.4.23),字元晦,又字仲晦,號晦庵,晚稱晦翁,謚文,世稱朱文公。祖籍徽州府婺源縣(今江西省婺源),出生于南劍州尤溪(今屬福建省尤溪縣)。宋朝著名的理學(xué)家、思想家、哲學(xué)家、教育家、詩人,閩學(xué)派的代表人物,儒學(xué)集大成者,世尊稱為朱子。朱熹是唯一非孔子親傳弟子而享祀孔廟,位列大成殿十二哲者中,受儒教祭祀。朱熹是“二程”(程顥、程頤)的三傳弟子李侗的學(xué)生,與二程合稱“程朱學(xué)派”。朱熹的理學(xué)思想對元、明、清三朝影響很大,成為三朝的官方哲學(xué),是中國教育史上繼孔子后的又一人。
朱熹十九歲考中進士,曾任江西南康、福建漳州知府、浙東巡撫,做官清正有為,振舉書院建設(shè)。官拜煥章閣侍制兼侍講,為宋寧宗皇帝講學(xué)。
朱熹著述甚多,有《四書章句集注》《太極圖說解》《通書解說》《周易讀本》《楚辭集注》,后人輯有《朱子大全》《朱子集語象》等。其中《四書章句集注》成為欽定的教科書和科舉考試的標(biāo)準(zhǔn)。